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中医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通过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om等检索平台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出有关中医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需进行讨论,必要时请教第三方协商解决。将针、灸、穴位注射、推拿、中药等均列入中医疗法之列,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腹部热敷、心理护理、定时排便、人工辅助排便(肛门栓剂)、手指直肠刺激、运动等疗法均列为常规康复护理。运用RevMan5.3.0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行数据分析。采用GRADE(3.6版)软件对所得到的证据进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总计检索相关文献417篇,最终纳入12篇文献,报告了795例SCI后N BD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中医疗法组或对照组。纳入试验的质量普遍偏低。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或定性研究,Meta-分析结果示:(1)中医疗法+常规康复护理VS常规康复护理:临床症状总有效率RR=1.25,95%CI[1.12,1.41],极低;(2)中医疗法VS西药X~2=7.48,P=0.006<0.10,I~2=87%,资料同质性不佳,且无法消除,故放弃Meta分析;(3)灸法+常规康复护理VS常规康复护理:临床症状总有效率RR=0.21,95%CI[0.05,0.37],低;排便障碍评分RR=0.90,95%CI[0.52,1.28],极低。定性分析结果示:单个中医疗法在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症状、心理状况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其证据质量为“低”或“极低”;尚无证据证明中医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安全性如何。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在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症状、心理状况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鉴于系统评价为二次研究,受纳入分析的原始文献质量影响较大,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