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启动范式,通过ERP实验探讨了道德概念隐喻在水平人际距离上表征的相关问题。实验1探讨道德概念水平空间隐喻表征由源域向靶域方向的映射。让被试在词汇启动的条件下对卡通人物的距离进行判断,(1)行为实验结果:被试加工不道德词后,对远距离人物图的反应比近距离的快。(2)脑电处理结果表明在左侧脑区的脑电结果与行为数据显示的结果一致:①P2平均波幅分析显示,在左侧脑区,当词汇为不道德词时,水平人际距离近(相对于远距离)的人物图所诱发的P2波幅有显著的更正的走向;②N400的平均波幅分析表明,近距离图比远距离图诱发了更大的N400,右半球N400波幅比左半球更大,中线区域波幅最大。实验2考察道德概念的水平人际距离隐喻表征从靶域到源域的映射。(1)行为实验结果:启动被试的近距离感后对道德词(相对于不道德词)的反应更快,启动远距离感对不道德词(相对于道德词)的反应更快。(2)脑电处理结果:①P2成分的平均波幅的分析显示,近距离诱发的P2明显比远距离的更大;不道德词诱发的P2比道德词的更大;中线区域的P2波幅最大,中线分区上的P2平均波幅分析表明,近距离图片呈现后,不道德词(相对于道德词)诱发的P2更大。②N400平均波幅的分析显示,右侧脑区在所有5个纵分区中具有最明显的N400活动;但仅在左侧脑区,呈现出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更负的N400走向;源域到靶域表征方向的N400活跃脑区分布是在中线区域,而靶域到源域方向表征的N400最活跃的脑区在右侧区域。综合两个实验的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结果表明:(1)道德概念的水平人际距离隐喻只具有部分的心理现实性,即存在“不道德是远”而不存在“道德是近”;存在“近是道德”,但不存在“远是不道德”。(2)从隐喻的映射看,中国道德概念的水平人际距离隐喻的双向表征具有文化特异性,从源域到靶域的映射只有“不道德是远”成立;靶域向源域的映射只有“近是道德”成立。(3)这两个映射方向的心理结构和加工机制可能是不同的,从源域到靶域的映射比靶域到源域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