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1-2003年在我国北方牧草种子的主产地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对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种子繁殖特性及繁殖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无芒雀麦的生殖枝主要由冬眠芽形成,当年生的春芽也能发育成生殖枝。分蘖时间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季分蘖比较少。无芒雀麦春季施用氮肥和春季施用氮磷钾肥,能增加第二年的生殖枝数量。疏枝能促进禾本科牧草的分蘖,提高翌年的生殖枝数量。 无芒雀麦种子的繁殖分配在11.8%~15.8%,田间管理措施对繁殖分配没有显著的影响。花序的繁殖分配在21%~30%,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变化比较大。紫花苜蓿个体的繁殖分配在3%~19%,变化幅度大,植株个体大小影响繁殖分配。 紫花苜蓿在降低种群密度的情况下,花序长度、花序数数量、荚果数量为超补偿效应,花序上的小花数和千粒重为等补偿效应,种子产量具有超补偿性和欠补偿性。在低密度下,植株中部和上部的荚果数量多;在较高的密度下,植株各部位的荚果数量明显减少。 无芒雀麦获得高的种子产量依赖于足够的生殖枝数量和较大的生物量。当无芒雀麦冠层叶面积指数为1,叶片分布均匀,22.5°天顶角直射辐射系数为0.76,散射辐射系数为0.5,平均叶倾角较大为78°,消光系数较小,能够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紫花苜蓿密度较低,个体大小适中,枝条粗壮,夏生枝条少且生长缓慢,是获得种子高产的基础。 无芒雀麦的小穗主要分布在花序的下部,小穗上的小花数和种子数则在花序的上部最多。一般情况下花序下部的种子结实率高于上部。紫花苜蓿植株上下各部位,花序数量基本相同,呈均匀分布;花序上的小花数从枝条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多,枝条上的小花数则以中部居多,荚果在枝条的中部以上居多,下部较少。 紫花苜蓿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含水量不断下降,接近成熟前,含水量下降较快;而种子干物质积累比较快,到成熟前10天左右,积累速度减慢。苜蓿种子进入黄熟期就具备比较高的发芽率。黄熟期到成熟,发芽率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而种子脱氢酶含量不断增加,到成熟时脱氢酶含量达到最大,种子的活力最高。苜蓿种子的平均发芽势40%,平均硬实率46%。种子发育过程中,发芽势缓慢升高升,硬实率平缓下降。发芽势和硬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对于无芒雀麦,春季施氮肥45~90kg/hm~2,秋春施氮肥135(95/40)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行距50cm,保留30cm的植株,当年疏枝35~45cm时,对种子产量基本没有影响,疏枝后的第二年种子产量显著增加。返青前灌溉,能增加无芒雀麦的枝条数和花序上的小穗数,提高种子产量。 对于紫花苜蓿,群体密度为10株/m~2植株、140~170个/m~2枝条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070kg/hm~2,比对照提高94.5%。紫花苜蓿施硼、钼和镁肥,能提高种子产量。施硼量3.5kg/hm~2,施钼量0.12kg/hm~2,施镁量15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硼、钼、镁肥能提高苜蓿结实率,施硼肥后结实率最高达到27.9%。硼肥还能增加荚果中的种子数,增加幅度达20%。钼肥适宜用量下也能提高荚果中的种子数。
其他文献
周谷城的学术创新,不仅体现在其提出的理论上,而且也表现在他的一些著述中.独立思考、知识渊博、勇于探索等是其学术创新的原因所在.
硼是高等植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硼不仅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而且会使作物品质下降。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对缺硼反应存在显著差异。1991年以来王运华等通过对210个甘蓝型
地下空间作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域土地资源不足的空间形式,其数量与日俱增。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是对各类建筑空间的基本要求,然而地下空间由于其"封闭"的环境特征,在防火疏散方
安全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作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各国药品监督管理当局和新药研究与开发人员的普遍关注。人用药品注册技
运用ANSYS Workbench的瞬态动力学分析和六西格玛设计功能,结合随机有限元法,实现了机械结构部件的可靠性分析.以甘蔗切割器传动机构的上臂轴为例,提出了上臂轴可靠性分析的
汪宁生,1930年出生于南京,原籍江苏省灌云县。7岁时就读于南京建邺路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其父因供职于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部商标局而随迁至重庆,汪宁生祖母吴太夫人则率领全家辗转
<正> 尊敬的客户您好,请您在购买药物标准物质时按如下流程办理:一、购买方式:①咨询后直接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销售部购买;②办理邮购:咨询(填写询价单)→转帐/汇款→
期刊
计算了α-蒎烯异构化反应的键能,在对择形催化剂XC-901HMC-60的酸性质、α-蒎烯异构化产物分布及动力学方程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蒎烯择形催化异构化机理。
患者,女,27岁,哈萨克族,牧民.因左股内侧肿块6月、右胸部隐痛伴咳嗽4月加重3 d入院.右胸部呈持续性隐痛,向右肩背放射,咳嗽呈间断性,活动及夜间加重.在当地诊所抗炎治疗症状
目的:研究岩黄连注射液、岩黄连药材及其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相关性,为建立岩黄连注射液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Shim—pack CLC—ODS色谱柱(250mm&#215;6.0m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