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奇葩,有其精湛而独特的语言表现艺术。自古诗无达诂,除语言的时代隔阂外,古代修辞理论的缺失,忽视修辞活动对词语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诗经》注疏者不明诗人修辞之用心,势必导致误训词语,歪曲诗文原意。 本文据此问题,立足于《诗经》修辞与训诂之关系,以《诗经》文本为基础材料进行研究,提出明确区别“比兴”的方法,以词语在修辞语境中的组合与聚合关系,作为变文与互文的判断依据,并论述变式重言特殊构词语素的基本性质,对《诗经》修辞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考察《诗经》注疏以修辞阐释词语的基本方式,将《诗经》修辞与词语训释相结合,如运用修辞说明“矇瞍”组合的原因;辨析“绥”、“将”、“成”与“累”、“荒”、“萦”的不同语义关系;推知“归”与“归宁”的诗文含义;考证“泽”的修辞意义。在修辞与训诂相结合的过程中,归纳以修辞求词义的训诂方法与依据,如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对散通别以求词义”、“依象辨义”、“依韵定文”,以及提出诗文“比”中用“如”与不用“如”字的修辞理论。本文认为,既要重视在《诗经》研究中,明修辞以求词义的训诂意义;也要看到修辞只是训释词语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时甚至只能是旁证。所以,修辞研究与词语训释相结合难免有不足之处,要做到不臆说,必须有训诂依据,味之以文情,衡之以语法,不脱离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即知人论世。正确解读《诗经》,毫无疑问,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训诂方法。明修辞以求词义,在训诂实践中是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可惜训诂学专书中罕有人详细论述之。本文以《诗经》为例,把明确修辞上升到训诂方法的高度,比较充分地阐释了修辞对词语训释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了忽视修辞而造成的词语误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