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永川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永川的降雨性质、降雨在森林中的分配,不同植物种植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取得主要结论如下。
2002-2012年期间,永川年平均降雨量为1137.35mm。最大降雨量在2012年(达到1587.90mm),最小降雨量在2002年(923.60mm)。月平均降雨量最大在7月(206.20mm),最小在12月(16.85mm)。在同一年份内,不同月份间降雨量呈现分明的雨季(5-9月份)、旱季(11-3月份)和平均降雨季节(4月和10月)。永川降雨以小雨和中雨为主,落大雨和暴雨的年份比较多,而且易形成大暴雨。
小雨量时,林内透雨量很小;林冠截留量增加缓慢;树干茎流量几乎为零。中雨量时,林内透雨量不断增加,林内透雨率也逐渐增大;林冠截留量逐渐增加,达到饱和即不再增加,但林冠截留率逐渐减小;树干茎流量不断增加,增幅很小。大雨量时,林内透雨量增大,而林内透雨率趋于平缓;林冠截留量(率)趋于平缓;树干茎流量逐渐增大,树干茎流率缓慢减小。
凋落物总现存量马尾松林最大(19.15t/hm2),湿地松林最小(1.44t/hm2)。凋落物总现存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桉树林>枇杷林>李树林>湿地松林。6种类型森林内凋落物总持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马尾松林(2.23mm)>针阔混交林(1.80mm)>桉树林(1.39mm)>枇杷林(0.94mm)>李树林(0.60mm)>湿地松林(0.16mm)。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森林的凋落物未分解层吸持水量前6h变化最大,往后变化很小,并且变化趋势相近。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桉树林凋落物半分解层吸持水量20h内趋势稳定,而且都很小;李树林和枇杷林凋落物半分解层吸持水量,前6h变化最大,往后变化较小,逐渐趋于平缓。
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呈线性函数负向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反映了土壤最大蓄水能力的大小,土壤总孔隙度越大,土壤最大蓄水能力越强。土壤渗透性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温度、质地和结构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李树林(91.46mm)>马尾松林(80.34mm)>桉树林(80.33mm)>枇杷林(76.97mm)>针阔混交林(76.62mm)>湿地松林(73.87mm)。
不同植被径流量、径流深、径流系数、产沙量及土壤侵蚀模数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明,顺坡耕作小区与其他5种植物种植小区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其他5种植物种植小区之间差异不显著。回归方程表明,在同等状况下顺坡耕作小区开始产生径流的降雨量最小(6.1mm),自然恢复小区开始产生径流的降雨量最大(29.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