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承袭新批评文本阅读的读解方式,围绕坡全部的短篇小说,关注文本,精读文本,力图展现爱伦坡丰富多彩的小说世界及其颇具现代性的叙事艺术.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声音层面.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坡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大量运用明确体现了坡在文学创作中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创作技巧上的自觉;元小说因素的出现使其在十九世纪文坛上极具超前性.第二部分:结构层面.爱伦·坡提倡效果论,并主张根据预先设定的效果构思情节与事件.他的大部分小说文本结构上出现有一些类似的特征:副文本部分体现出元言语的折射性叙事功能,主要以隐喻和转喻的方式限定着小说正文的大致叙事走向;小说文本中异国文字及引语的大量出现,展示出"互文性"这一文本的当代性特征;叙事的高潮部分也即小说文本的结尾,是坡效果论所期待的终点.第三部分:文体层面.哥特体小说至今仍被看作坡最为重要的作品,它具有以下特征:基调阴郁、凄迷;主人公多具有超常品格;情节构成充满神秘与暴力.与此同时,爱伦·坡努力挖掘死亡题材的审美内涵,展现繁多的死亡世界.为强化这种恐怖的效果,爱伦·坡又着力营造奇特的意象一主要包括红色意象、钟表意象和房屋意象;诗人身份又赋予坡的小说创作一些崭新的特质,诗化小说是爱伦·坡在小说领域所作的独特尝试.第四部分:修辞层面."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在坡的小说创作中出现有两种修辞变体:寓意与反讽.前者关注表层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而后者关注的却是叙事者的表述态度.反讽修辞又使爱伦·坡的小说叙事增加了幽默和喜剧的色彩.第五部分:案例分析—爱伦·坡侦探小说的现代叙事艺术.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以杜宾为中心人物的侦探推理小说系统,来具体地探讨坡的叙事艺术:作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坡的杜宾故事系列创立了侦探小说"罪案—侦察—推理—破案"典范的叙事模式,也确立了这类样式小说人物情节设计的"三角关系"基本范式.《窃信案》又成为注释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