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再生潜能研究 2.游离龈移植用于植周角化组织增宽的疗效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再生潜能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的制备,复合聚己内酯/明胶(Polycaprolactone/Gelatin,PCL/GE)电纺纤维膜和 15d-前列腺素 J2(15-deoxy-Δ12,14-prostaglandin J2,15d-PGJ2)纳米粒的复合脱细胞牙周韧带基质模块在体内体外促进牙周骨缺损再生能力。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原代人牙周韧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鉴定细胞来源;有限稀释法分离干细胞。抗坏血酸诱导形成细胞膜片,静态化学试剂法脱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的表达和分布,PicoGreen试剂盒检测脱细胞前后DNA含量变化,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总胶原蛋白含量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生长因子bFGF、HGF、VEGF含量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结构完整性。体外接种人牙周韧带干细胞于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进行再细胞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纤连蛋白的表达和分布,ALP染色检测其成骨诱导能力。大鼠下颌骨构建牙周骨缺损模型(长×宽×深;4 mm×2 mm×1mm),植入含不同剂量(0,1.5μg,2.5μg,3.5μg)15d-PGJ2纳米粒的明胶海绵,术后3天、7天、14天收集缺损区软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评估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探究15d-PGJ2纳米粒在大鼠牙周骨缺损的抗炎作用。在大鼠牙周骨缺损中分别植入明胶海绵、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和PCL/GE电纺纤维膜负载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复合物,三组都植入含1.5μg 15d-PGJ2纳米粒的明胶海绵,术后2周、4周收集下颌骨骨缺损段,采用Micro-CT检测缺损区愈合情况。结果(1)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5天后见长梭形原代人牙周韧带细胞爬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ALP染色阳性。(2)抗坏血酸成功诱导形成人牙周韧带细胞膜片,静态化学试剂法成功制备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DNA含量在脱细胞后去除96.6%,脱细胞后胶原蛋白含量为113.6±1.804 mg/mL,增至脱细胞前的6倍;脱细胞前bFGF、HGF、VEGF含量分别是 8.494±3.608 pg/mL、2590±2.374 pg/mL 和 231.3±48.71 pg/mL,脱细胞后分别降低至 0.344±0.875 pg/mL(p=0.1062)、594.5±47.4 pg/mL(p<0.05)、30.97±5.43 pg/mL(p<0.05)。免疫荧光染色与扫描电镜影像显示脱细胞后的牙周韧带基质结构依然完整,脱细胞前后I型胶原和纤连蛋白都呈阳性表达,分布相似。(3)接种同种异体的人牙周韧带细胞于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对照组直接接种于孔底。第14天时,无论普通培养基或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接种于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上的细胞ALP染色都呈阳性,而直接接种在孔底的细胞仅成骨诱导培养基下呈阳性。(4)成功构建大鼠牙周骨缺损模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剂量15d-PGJ2纳米粒处理的大鼠下颌骨骨缺损处IL-1β和TNF-α的表达在术后第3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IL-6在四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四组的IL-6、IL-1 β和TNF-α的表达相比术后第3天下降,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第14天四组的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相比术后第7天下降,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15d-PGJ2纳米粒具有早期抗炎作用。Micro-CT结果显示2周时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组骨缺损开始愈合,其余组别骨缺损区未愈合;4周时对照组骨缺损区尚有部分根面暴露,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组与脱细胞牙周韧带复合物组已大致愈合。2周时对照组、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组与脱细胞牙周韧带复合物组骨体积分数分别是26.15%,52.94%,27.23%;4周时分别增长到53.23%,62.21%%,60.39%。结果表明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有促进牙周骨缺损再生的能力;PCL/GE电纺纤维膜起机械支持作用,对骨缺损愈合无不良作用。结论(1)成功培养了人牙周韧带细胞并构建了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体内、体外实验验证了牙周韧带细胞脱细胞基质促进牙周骨缺损再生作用。(2)低剂量15d-PGJ2纳米粒具有局部抗炎作用。第二部分:游离龈移植用于植周角化组织增宽的疗效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游离龈移植用于后牙区植周角化组织不足治疗的效果,评价术后植体植周健康、美学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为后牙区接受种植手术的患者,且种植体周围角化组织宽度在2mm以内。经评估满足全口天然牙和植体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不大于5mm,全口出血指数小于15%,植体平均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不大于2的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将接受游离龈移植。术后2周、2月、6月定期随访,采集临床口内相、临床指数和患者视觉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分析。其中,临床指数包括角化组织宽度与厚度、牙龈退缩深度与宽度、GI、PPD和牙龈色形质评分评估植周健康和美学;患者视觉评分量表包括疼痛度VAS和满意度VAS进行患者主观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植周角化组织不足患者8位,植体11颗。种植体在术后6月获得宽度4.5±1.60 mm,厚度1.8±0.70 mm的角化组织,植周探诊深度与牙龈指数处于正常范围,无植周黏膜炎或植周炎发生,仅一颗植体在术后6月发生牙龈退缩。植周色形质美学评价平均分4.7。患者的疼痛度VAS平均分4.7,满意度VAS平均分9.4(术后2月)和9.7(术后6月)。结论游离龈移植治疗后牙区植周角化组织不足可获得充分稳定的角化组织,维持植周健康,美学效果较好,患者疼痛较轻,但手术效果的长期稳定性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其他文献
我国首创的籼型杂交水稻技术为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中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
目的 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观察电针预处理在减轻电休克所致学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180~220g
[目 的]探讨脉搏变异指数(Pleth Variability Index,PVI)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腹腔镜肠道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该类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加速
目的: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原子序列57到71)以及钪和钇,可分为铈组稀土(轻稀土)以及钇组稀土(重稀土),这些元素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并以共生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目前,稀土作为我国的重要优势资源,被广泛的应用于包括工业、农业、水产养殖、畜牧业以及医药等备受关注的产业,因此,REEs已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由于地化因素和生物
基于扩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 MRI)的纤维跟踪技术是目前非侵入式研究脑白质结构和认知功能的重要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
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常为I-II复合型的,这种裂缝的扩展过程比I型更为复杂。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系统地进行了混凝土I-II复合型断裂试验并取得了系列成果。但是,当混凝土试件初始裂缝尖端的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与Ⅰ型应力强度因子的比值(K_Ⅱ/K_Ⅰ)较大时,现有的试验方法很难测得荷载-位移曲线的下降段,难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能够测定混凝土I-II复合型裂缝荷载-位移全曲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方面,我国凭借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经济需求;政治方面,伴随
目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均观察到显著的两性差异,然而这些差异背后的神经结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通过诊断与性别两因素析因分析方法,检测性别对BD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影响,以期更深入的探索BD患者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使用3.0T磁共振,对招募的
清末民初正值中国时代变更,新旧思想交锋的时期,各种文艺形式相应地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造和革新的过程。中国戏剧界亦掀起了旧剧改良和转型的浪潮,他们侣导向西方话剧体制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①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就曾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