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镍催化合成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及其超电容性能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型化、便携式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制备高体积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具有高导电性、高稳定性的三维(3D)石墨烯和具有丰富的氧化态、高理论比容量的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LDH)因其良好的性能,在超电容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目前合成的3D石墨烯和NiCo-LDH大多存在孔径过大、导电性差、电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其在微电源领域的应用受限。因此,研究开发具有高活性物质负载量、高空间利用率的自支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脱合金化得到的小孔径纳米多孔镍(NPN)为模板和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成功制备出3D纳米多孔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CVD参数、氮、氧掺杂处理、沉积时间等对产物形貌及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影响3D纳米多孔石墨烯、异质结构NiCo-LDH性能的因素,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异质原子的掺杂及孔径分布会影响3D石墨烯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于3D大孔石墨烯材料,3D纳米多孔石墨烯材料具有更高的活性物质负载量及比表面积,且在不同性质的电解液中具有更高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同时,氮原子和氧原子掺杂会使3D纳米多孔石墨烯薄膜在不同电解液中表现出不同的导电性和赝电容特性。高致密度、宽电压窗口及氮氧双掺杂的协同作用使得3D纳米多孔石墨烯在中性电解液中展现出优异的面积比容量(435 mF/cm~2)和优异的循环性能(5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9.5%)。通过调控NPN在高温下的纳米孔的团聚进程,采用预煅烧结合CVD方法,获得了氮掺杂石墨烯包覆管道状纳米多孔镍(ntN-NG)结构,具有高亲水性、高比表面积及合适的孔径。将其作为基体,通过水热法沉积NiCo-LDH,获得了具有纳米针/纳米片异质结构的NiCo-LDH紧密结合并几乎填满孔隙的复合材料,有效提高了活性物质负载量和电极材料空间利用率。此复合材料展现出超高的体积能量密度(867 F/cm~3)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9.4%)。
其他文献
辛苦了一个学期,小陈终于可以在寒假中好好休息了,由于天气寒冷,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蜗居在家欣赏网络电视。但麻烦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竟然错过了不少自己心仪的精彩节目,而家中
柔性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酰亚胺(Poly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由于具有多种刚性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特性,被用于制作成可拉
文章通过对影像医学教学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提出应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并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善硬件基础,深化教学改革.
21世纪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到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从重视和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电子教案的编写,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