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介导转化的小麦变异系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由于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均处在干旱和半干旱的缺水状况下,而土壤干旱是冬麦区和春麦区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抗旱性已成为小麦的重要育种目标。本实验室利用离子束介导转化的方法创造小麦抗旱突变体,经过多年选育,得到一些特殊的变异材料,并对这些变异材料进行抗旱性的鉴定及相关研究。1、以小麦的分离群体作为转基因受体的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变异效果研究本实验分别以两个杂交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种子作为离子束介导转基
其他文献
作为危害水产养殖业的鱼类流行病,细菌性鱼病虽然随着致病因子的确定及其毒性研究的深入,以及免疫疫苗的成功研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损害已有所降低.但是基因水平转移现象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为双节段RNA病毒,易发生基因重组和抗原变异,给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关于IBDV毒力、抗原性及其变异的分子机制
因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碳负极材料存在安全问题,有必要开发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新型负极材料。尖晶石Li4Ti5O12因其“零应变”特性,循环性能好,安全稳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不过,Li4Ti5O12受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晶面形式的严重影响,锂离子和电子在材料界面及内部的导电性需进一步改善。为此,我们采用水热合成法可控制备了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
铜等重金属胁迫是抑制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有关植物铜耐性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根系的吸牧、转运、外排或有机化合物的螯合作用,抗氧化系统以及细胞壁的固定作用等方面
本文为进一步提高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几丁质酶活力,对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一株粘质沙雷氏菌RZ21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线与NaNO2复合诱变,经过平板几丁质透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