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新世纪,华语电影市场一片繁荣,而其中军事题材电影异军突起,佳作不断,在斩获优异票房成绩的同时,军事题材电影在凝聚民心、强化国家认同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是建立在史实和近年来真实发生的事件的基础上,但是作为艺术作品,军事题材电影仍然可被视为想象的文本,具有建构想象的共同体的作用。在过去的一百余年之中,中国近代命运坎坷,历经数次战争,最终保卫了国土完整,实现了民族独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愈加强大。这些内容常被电影用作建构国家认同的材料,但是电影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来建构中国的国家认同,这种建构方式呈现怎样的规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值得探究。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军事题材电影的文本分析,以中国的军事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文本分析和演绎归纳分析等方法,对电影文本进行了深度研究。笔者根据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理论,通过对三部样本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叙事结构由表及里的分析,得出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叙事主题--作为和平正义力量的故事主体同邪恶非正义势力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以及英雄叙事的特点:时势造英雄、英雄人性化;这样的符号意义和叙事能够阐释英雄背后的文化内涵,使英雄能够象征国家、打动人心,电影就能够在强化国家认同上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建构国家认同的目的。在围绕集体记忆叙事展开研究时,笔者通过提取记忆元素和从两个记忆角度对电影加以分析,得出电影通过使用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记忆元素唤起共同体成员共同的回忆;在创伤记忆叙事和胜利记忆叙事中寻求平衡,以凝聚民心、凝固历史,确立国家合法化地位,从而建构国家认同的叙事方式。同时,笔者通对电影三级符号意义系统的分析,发现电影从“故事层”到“文化层”再到“国家层”自下而上完成国家认同意义建构的规律,文化隐喻和意识形态促成了意义的形成。笔者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电影的三层意义,为电影更好发挥传播力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