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就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而言,与新时期对“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地区依然存在金融服务盲区;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还不到位,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农村金融能否加快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和流动;农村金融能否切实承担起应有职责,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前,农村金融问题已经上升成为影响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农村金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区域间没有找到一条适宜本地区实际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问题。找到一条适宜于本地区实际发展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即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解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落脚点,属于“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核精神。 本文汲取前人相关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力争取得创新的理论成果,以期有实际运用的价值。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学、金融学方法和系统科学理论,主要从不同类型的区域对金融的需求程度和不同的区域所能提供的金融供给水平二方面加以研究。将适合于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研究的我国不同农村区域划分为贫困农区、传统农区、发达农区和现代农区。在以上农区划分中,去探讨分析不同农区金融需求的差异化要素及如何构建适宜于本地区实际的农村差异化金融供给要素。 通过分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及现实表征的原因,来判断农村金融与实际需求状况是否协调,从而构建适宜于本地区实际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提出了不同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必须根据区域金融发展程度和实际需求方式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