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而控制碳排放是气候问题中一个关键问题。中国试图寻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实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低碳路径。城镇化中的碳排放主要涉及工业碳排放与农业碳排放。在单独观察工业碳排放与农业碳排放的同时,城镇化作为一个实现城乡互动的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存在着影响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探析城镇化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城镇化中存在着复杂的人口城镇化、就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等特征。城镇化在影响农地利用碳排放中,会通过影响农地经营者及其外部环境,从而影响农地利用,并最终作用于农地利用碳排放。因此有必要寻找到一个城镇化可以直接作用的中介变量来表征农地经营者的行为以及农地利用特征,从而建构起完整的城镇化-中介变量-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分析框架。当前,农地流转是中国普遍存在农地处置方式,对农地利用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并且城镇化与农地流转的出现与扩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研究最终在直接分析城镇化对农地利用碳排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以农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城镇化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作用。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碳排放特征的基础上,将城镇化分解为人口城镇化、就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三个方向,以农地流转为中介变量,分别构建以上三方向城镇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碳排放的理论框架,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就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分别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路径,以期对提升城镇化水平、完善农地流转工作以促进农业生产与低碳减排协调发展提供可行之策。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本研究以201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运用碳排放估算法计算农地利用碳排放后,以人口城镇化、就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作为核心自变量,以农地利用碳排放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以农地流转的三个方向,即农地流转规模、农地流转去向、流转耕地用途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在控制农业经济因素、农业结构因素、农业规模因素以及东、中、西区域差异后,首先运用GeoDa软件,通过Moran’s I指数检验变量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用以确定实证模型。而后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检验各变量间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人口城镇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碳排放影响路径方面:(1)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2)人口城镇化对农地流转规模、农地流转去向以及流转耕地用途三个中介变量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当以农地流转规模作为中介变量衡量农地流转时,存在遮掩效应,中介效应不成立。(4)当以农地流转去向、流转耕地用途作为中介变量分别衡量农地流转时,均发挥部分负向中介效应,且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碳排放均产生负向直接效应。在就业城镇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碳排放影响路径方面:(1)就业城镇化对农地利用碳排放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就业城镇化对农地流转规模、农地流转去向以及流转耕地用途三个中介变量也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中介变量农地流转规模、农地流转去向、流转耕地用途均在就业城镇化与农地利用碳排放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其中农地流转规模产生正向完全中介效应,而农地流转去向以及流转耕地用途则产生负向完全中介效应。在土地城镇化-农地流转-农地利用碳排放影响路径方面:(1)土地城镇化对农地利用碳排放也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土地城镇化对农地流转规模、农地流转去向以及流转耕地用途三个中介变量也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当以中介变量农地流转规模衡量农地流转时,该变量在土地城镇化与农地利用碳排放之间发挥正向完全中介效应。(4)当以中介变量农地流转去向、流转耕地用途分别衡量农地流转时,中介效应均不成立。最后,结合理论框架内容,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在遵循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理念的同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在促使农地低碳化利用的同时,也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