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对台北“江陈会”报道之研究——新闻框架理论的观点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是移动的聚光灯,而非社会的镜子,选择是媒介运作的主要工具。”在框架的作用下,新闻记者能够迅速报道出来大量信息、及时规律地包装讯息并将其有效率地传达给视听众。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就像摄影师或画家在构图时,会把某些他认为重要的素材当作整个画像框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把某些他认为不重要的素材予以略过,并以此凸显整个图像的重心或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观点。而新闻记者亦是事先决定了素材的重要与否,而针对他们认为是重要的素材进行采访、收集或撰写。2008年11月3日,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访台。这是两岸分隔近六十年来,大陆受权团体最高层级的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五天时间,陈云林先生与台湾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就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两岸经济交往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对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议题进行商谈并签订相关协议。四项议题的签订将使两岸同胞渴望了三十年之久的两岸直航、直邮变为现实。此次和平之旅为两岸关系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仅拥有两千三百多万人口的台湾省,有着令人咂舌的高密度媒体。各个媒体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倾向不同,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关注点不同,取舍也不同,而致使相同事件的报道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样态。对于此次“台北江陈会”,台湾各大小媒体争相报道,因各媒体所持的立场不同,观察和报道的角度呈现很大差异,对“江陈会”的各项进程安排以及所引发的其他社会事件的态度也是各持己见。 本文选取11月2日至11月8日间由台湾雅虎奇摩入口网站搜索的406则新闻报道作为样本,采用量化统计的方式,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并以框架理论为支撑,从低层框架、中层框架以及高层框架三个层次分析此次“台北江陈会”媒体报道的状况,并希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台湾各媒体如何报道江陈会谈?不同媒体在报道江陈会谈上是否具有差异?台湾各媒体报道江陈会的新闻呈现何种框架?在对江陈会的报道中,台湾各媒体的媒体框架是否影响其报道内容?通过这四个主要问题的解决来探究台湾地区媒体的对“江陈会”报道的情况、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整理了此次“江陈会”报道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新闻类型、消息源、以及报道事件与议题的选取等。研究还发现,不同媒体在报道“江陈会”时具有不同的报道倾向,报道结果是特点各异,对“江陈会”相关要素所构建的框架也不尽相同。此外,媒体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对媒体的报道内容形成影响。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正式拉开了我国公益性出版业改革的序幕,新闻出版总署首先指定了四家公益性出版社,保留其事业单位体制,尔后又发文对公益性出版的概念和职责进行了明晰,要求这些
《南方都市报》作为一份区域性都市报,近年来的发展一直引人关注,而报纸的社论更是作为其重要品牌,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分析《南方都市报》社论使用的词汇
本文对微电影广告的名人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主题包括:在以情节为重的微电影广告中名人效应是否还能发挥作用?影响微电影广告名人效应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论文运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最后将实验得到的数据用SPSS进行处理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在以情节为重的微电影广告中,名人效应无疑是存在的:名人比普通代言人获得受众更多的信任和喜欢,能让受众产生更好的广告态度
党的十六大刚一闭幕,胡锦涛同志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全体同志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当年关于“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遇到社会突发性事件。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旋即成为全球媒体的关注焦点,国外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报导。
马莱茨克传播模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详细地描述出来。本论文在马莱茨克传播模式的基础上,从大学生群体出发,考察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因素中,哪一个或哪几个因
中国女性自古以来在传统历史文化的记录中处于盲点,文化符号体系的操纵权完全由男性所掌控。进入新世纪之后,女性地位从总体上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随着传媒现代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健康类图书成为了近几年来长盛不衰的热点图书,不断有新的畅销图书推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社会失序、失范现象普遍,各种新产生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新闻媒体的公共领域功能凸显。同时,中国政府在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
学位
在新媒体时代,我国的蒙古族文化传播包括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临诸多问题、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蒙古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入来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来传播和保护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