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上属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其西邻扎伊尔山,东面以红车断裂带为界,南面为四棵树凹陷及伊林黑比尔根山,北面与克夏断褶带相接。车排子凸起为一东南倾、西北台的单斜坡,自海西期经历几次震荡性沉降,构造演化十分复杂。特殊的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使车排子凸起发育大量岩性、地层油气藏。白垩系地层为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层位,与上覆新近系沙湾组呈剥蚀不整合接触,与下覆侏罗系呈超覆不整合接触。本次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测井、钻井和岩心分析资料,以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学、储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比较全面的落实了车排子凸起白垩系地层的构造、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及储层分布特征。系统总结出了一套井震联合解释方法,并取得了以下认识和结论:(1)在合成地震记录的基础上,采用垂直剖面、连井任意线切割、时间切片等技术,综合测井、录井和地质数据,对层位进行三维追踪解释。通过提取倾角体、相干数据体、方差体、蚂蚁体等多套数据体精确落实了断层的断距及延伸方向,准确反映出断层的平面分布特征。利用钻井资料和地震解释层位相结合建立3D空变速度场,将时间层位转换为深度层位,得到深度构造图,落实了白垩系地层的空间展布情况。(2)在对岩心、测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地震地层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考虑关键性界面特征以及层序划分的各种标志,认为车排子凸起白垩系与上覆古近系、新近系及下覆侏罗系地层之间均为侵蚀不整合接触,对应的层序界面为I型层序界面,因此可将白垩系划分为为1个独立的二级层序(K1),内部包括4个三级层序(清水河组、呼图壁组、胜金口组、连木沁组);在2级层序内以初始湖泛面、最大湖泛面为界,将其划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其中清水河组顶界与初始湖泛面相对应,胜金口组顶界与最大湖泛面相对应。(3)采用井震联合的方法对车排子凸起进行古地貌恢复,首先选取等T0面进行残余厚度恢复;根据逐层回剥原理,对地层残余厚度进行去压实校正,恢复沉积时期的真实厚度;结合井震资料,采用声波时差法及地层对比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并根据压实系数对剥蚀部分进行去压实恢复,最后综合各种地质图件及恢复数据,实现古地貌恢复,研究认为白垩系地层发育于自西向东缓倾的斜坡上,地势逐渐降低;在研究区的西北角,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为两山夹一谷的地貌特征。研究区的东北部发育局部隆起,南部海拔较低,为低隆起区与小型山梁组合,形成狭长的沟谷环境与较为开阔的凹陷沉积环境。(4)对不同的沉积体系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实现沉积体系预测。对于扇三角洲,综合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优选与聚类分析、三维空间下的地质体雕刻分析、结合古地貌进行砂体成因分析等多种技术进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重点在三维空间下刻画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几何形态。对于滩坝砂体,综合地震正演模型分析、分频技术分析、地震属性优选与聚类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结合古地貌进行砂体成因分析等多种技术对滩坝砂体的平面分布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5)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充分理解与吸收的基础上对声波测井曲线重构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离散小波与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进行测井曲线重构的方法。在实现测井曲线重构的基础上,采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初步反演,运用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算法对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改进,实现对储层特征参数的平面预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反演结果与测井解释、试油资料相结合,对车排子凸起白垩系地层进行了有利区预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