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灭火后钢与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研究消防灭火后钢与再生混凝土构件界面间黏结滑移性能,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历经温度、埋置长度、型钢是否设置抗剪连接件为主要变化参数,设计了方钢管、圆钢管及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构件共94个,每种配钢形式下各有2组自然冷却方式的试件作为对比试验,进行了消防喷水及自然冷却两种降温方式下静力单调推出试验;观察消防喷水降温后各试件的物理变化,加载过程中各试件的受力及破坏过程;获取了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黏结应变和应力、特征参数等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消防喷水灭火后钢与再生混凝土界面间黏结滑移的影响规律;着重讨论了各变化参数对平均黏结强度的影响,探讨了界面间黏结失效机理;对比分析了锚固长度和降温方式对界面间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回归了消防灭火后极限和残余黏结强度计算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防灭火后钢-再生混凝土界面间黏结强度-滑移本构模型,验证了其模型的合理性。结果研究表明:消防灭火后钢与再生混凝土试件加载端和自由端的荷载-滑移曲线形状相似,均呈现直线上升、曲线下降和平缓下降三个阶段,加载端首先开始滑移;界面间黏结强度受历经温度的影响不尽相同,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随历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圆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界面黏结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有所恢复的变化趋势,型钢试件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同一温度下,取代率对钢-再生混凝土界面间黏结强度的呈现较大的离散性,变化规律不明显;随锚固长度的增加,钢管试件的黏结强度逐渐增大,型钢试件在600℃以前,呈增长趋势,大于600℃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降温方式对试件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不尽相同,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在400℃以前,喷水冷却方式下,试件的平均黏结强度要高于自然冷却方式的黏结强度,600℃时,则表现出自然冷却方式下的粘结强度更大;对比钢管试件,型钢试件呈现出相反的结论;对比配钢类型,圆钢管试件的平均黏结强度最大,方钢管试件黏结强度次之,型钢试件界面黏结强度最小;历经温度对钢与再生混凝土界面损伤的影响也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设有抗剪连接件的型钢试件界面黏结强度要远大于位设置栓钉的试件,且翼缘腹板均设置栓钉的试件黏结强度最大。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岩土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往往这些数据为工程单位单个项目分析所用或者作为档案资料存储起来。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往往隐藏着许多未被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长距离、大规模、精度高、长时间连续测量的特点和优点,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以光纤为基本传输介质和传感介质,体小质轻、防水防腐、抗电磁干扰。对于如今
山西省朔南矿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巷道及硐室分布在泥质围岩中,而泥质围岩遇水极易膨胀软化破碎,给深埋于泥质围岩中的大断面硐室支护带来较大困难,本论文以麻家
本文以四川岷江上游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灌竹林、阔叶乔木林和亚高山草甸等5种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染色法和分形理论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大孔隙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