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网络文学通过与西方相当不同的独特途径已获得巨大的成功。随着网络文学在规模上的巨大膨胀和各种媒体的热烈关注,国内网络文学研究发展很快,现已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对此,本论分别从如下五章加以展开和论述,从而对已有国内主要研究的得失作出评价,指出其局限所在,并提出一些意见。第一章,笔者提出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主要局限,具体表现如下三点:一、西方理论的影响过于强大;二、传统文学观念的影响过于强大;三、已有研究视野和框架局限于“作品”内部,而忽略了发生在整个“网络”中的文学活动的意义。第二章,进一步考察并阐述一些对网络文学的“常识”性研究成果及其结论,指出其局限性: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抽象化”和“观念化”倾向、网络文学的“自由”、“后现代”、传统文学概念对网络文学的束缚,这些问题都是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中常见的、严重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纠正。第三章,笔者提出了两个主要概念:“土著理论.”和“网络性”。土著理论是某一种(大众)文化的原住民(native)自己的理论,它所强调的是对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这一概念不仅体现出大众拥有的反抗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而且将大众的思维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我认为,网络文学的“使用者”对网络文学的理解是局外人难以比拟的,他们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理论。他们不是文化产业的受害者,而是该产业、该文化的使用主体。“网络性”则指某一(超)文本或某个人的(文学)行为在网络中所获得的独特意义和特征。该概念用以克服“作品”、“文本”、“超文本作品”等传统文学概念的局限,把握网络文学的流动的、运动的状态。“网络性”概念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新鲜的研究角度,使我们看到网络这一新文学空间中发生的独特文学风景。第四章,在对“土著理论”和“网络性”这两个概念上述理论阐述的基础上,笔者对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展开具体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评价和意见:一、分析网络文学土著人的语言,探讨其作为土著理论的意义。由此笔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土著理论家所持有的“爽”的文学观,作为一种积极的自我辩护逻辑,是名副其实的土著理论,他们对网络文学的运作模式拥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虽然网络文学的土著理论不能全面颠覆主流意识形态,但作为对该意识形态的反省和妥协,它还是有巨大意义的。二、从网络性的“实践性”和“时间性”这两个不同的侧面出发,通过分别分析其在“穿越小说”、粉丝活动、“挖坑”、“剧透”等实际网络文学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指出网络文学的“时间性”是只能通过个别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一“实践”也只能是在个别的“时间”中才能得以展开。第五章,结论。笔者指出,所有的网络文学行为,都是通过“时间”和“实践”发生的意义的生成过程。网络文学是只有在使用者的实际“经验”当中才能够存在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