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迁与社会意涵——以中国法律社会学为例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xy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法律社会学知识为研究对象,以知识社会学为分析方法,以范式为基本框架,阐释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变迁及其在变迁过程中知识陈述所表达的社会意涵。 法律社会学研究者是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生产者,但其包括法律社会学共同体内和之外的研究者.这种区别界分了研究者是以内在的视角还是外在的视角看待法律社会学,也界分了不同研究者在知识生产中不同角色的担当。更为重要的是,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基本结构确定了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的可能性。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一方面与研究者相关联,另一方面与知识的生产场域相关联。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就是研究者在场域中不断地反思性建构过程。社会场域在建构我国法律社会学共同体基本结构的同时,建构了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和知识的呈现方式。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和问题意识在不同时期的转换,隐含了研究者精神旅途的变迁.即法律社会学研究者在80年代以传统向现代单线进化的逻辑、90年代以国家与社会二元为框架、2000年代则在多元化的前提预设下展开法律社会学研究.而研究者精神旅途的变迁正是社会转型中法治建构与发展的基本逻辑,表达了自改革开放后,国家在推进社会转型过程中,从注重国家层面的制度构建和实现逐步下移到对社会层面民间法秩序的关注与吸纳,以此实现国家秩序与民间秩序的整合。这一过程交织着外在的法治和内在的民间秩序在社会场域中的反思性建构.即隐含了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法治构建的合法性探求经历了从政治合法性到法律合法性再到社会合法性过程,与此相对,民间法秩序的合法性探求则经历从社会合法性到政治合法性再到法律合法性过程。 在我国法律社会学知识变迁过程中,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功能和研究者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变迁.这既是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结果,也为法律社会学范式在我国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可能。
其他文献
下岗职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性别视角、归因研究、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几个部分,但是少有对单位制弱化背景下的下岗职工利益诉求的路径依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以专业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融合一起学习的有机整合,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将依据大学英语和体育专业课程的实际情
随着社会志愿活动的逐步兴起,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志愿活动的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活力给社
种子管理工作可谓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就有相应的种子管理机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种子管理工作走过了单纯的管理到既管理又经营,即一套班子两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老年人的照顾方式大体可分为家庭照顾、机构照顾与社区照顾。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激增、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会计信息是企业价值运动的综合反映,它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决策的成败。20世纪70年代以来,种子行业会计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领导下,通过各级财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听取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关于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汇报。会议决定,为遏制煤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社区在我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了大量关于社区建设的研究,然而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社区的外部方面,而很少涉及社区的主体——居民,尤其是居民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