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的运用了空间结构理论、计量地理学、GIS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剖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空间结构内涵,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空间结构分析框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4-2014年各地市农业经济进行了计量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对2004、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绝对差异呈现城乡逐渐扩大的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相对差异仍然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从西高东低,无显著的阶梯状空间特征,逐渐演变为农业经济呈现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的阶梯状空间格局。2004-200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为典型的西高东低阶段,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呈现由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向西北高东南低过渡的空间特征,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2012-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呈现较为显著的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空间格局,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3)农业经济与综合经济在空间上呈现较大的不匹配。武汉、长沙、江西为本地区综合经济最强的三个城市,但农业经济为次发达以下,武汉、南昌甚至连续多年为农业经济落后地区。2004-2008年武汉和南昌农业经济为落后地区,长沙为次发达地区,2010年,武汉农业经济为落后地区,南昌、长沙为不发达地区,2012年,武汉、南昌的农业经济为落后地区,长沙农业经济为次发达地区,2014年,武汉、南昌农业经济为落后地区,长沙为不发达地区。(4)农业经济空间差距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2004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比重分别为12.9%,次发达地区比重为38.7%,欠发达地区为35.5%。2014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各类型区的比重趋于平衡,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比重分别为22.6%,不发达地区比重为38.7%,落后地区的比重为16.1%。(5)空间集聚特征逐渐趋于稳定。高-高空间集聚特征主要分布与东北部,说明东北地区为农业经济高水平集聚区域,2004-2014年襄阳、宜昌、荆门一直是农业经济高-高集聚状态。低低空间集聚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说明东南部为农业经济低水平集聚区域。2004-2014年间其中上饶、南昌和景德镇一直是农业经济低-低集聚状态。(6)空间集聚差异特征区域明显。2004-2014年农业经济空间集聚的空间特征由西部高-高集聚向东部低-低集聚变化的特征逐步演化为由东北高-高集聚向西南低-低集聚变化的空间格局。200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呈现西部高-高集聚向东部低-低集聚变化的特征,中部地区集聚呈现犬牙交错的特征,过渡性还不显著。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空间集聚特征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空间集聚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化的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空间形态非常显著,农业经济极化趋势明显。(7)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研究发现人均农业机械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说明这两者对农业经济空间差异具有较大影响,但人均GDP、投资强度、人口密度与农业经济空间差异具有较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