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西方哲学、文化、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小说最终将视线下移到当下个人世俗化生存的书写上。“新写实小说”给文坛提供了一种认知和看取生活的新方式:生存观照和生存体验。它以普通“小人物”的生存为表现对象,展示当下个人世俗生存的窘境。当代文坛由此兴起一股“写生存”的创作潮流。本文即以“生存视角”为切入点,对这一潮流的具体表现形态、生存叙事带来的结构和语言的变化以及生存视角的文学史意义等进行综合论述。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
引言部分主要是关于文学对生存世界的观照及其相关研究综述。对中西方文学关于生存世界的叙写进行梳理,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确定自己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本文运用的“生存”和“生存视角”作了界定。
第一章论述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对生存状态的多元书写。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了“现实主义冲击波”、“新市民”、“新体验”、“新历史”、“女性小说”、“先锋派转型后的创作”等对人类生存的艰难、奋挣、尴尬、苦难、孤独、迷惘等状态的揭示。
第二章论述生存叙事结构展开的琐屑化和语言表达的平民化。出于生存叙事主题表达的需要,叙事结构具有日常化、琐屑化特点;同时,生存叙事题材的平民化,带来叙事语言口语化、凡俗化的特点。
第三章分析生存视角的文学史意义。作为文学特定阶段上的一种认知和审美视角,生存视角的积极意义应得到肯定,这主要在于它既昭示了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性要求,也标志着“人的话语”的回归以及文学“真实观”的深化,还构成了对新世纪文学“底层关注”的一种开启。
结语部分在对全文加以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生存视角并不是对其它文学视角的取代,它与哲学的、文化的、政治的、伦理的、心理的等视危是互补共存的;生存视角的兴起和流行也难免其负面性的影响,应该警惕可能导致的某种庸俗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