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增长率,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是2000年的约2.5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资源价格攀升,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也日趋严峻。从2004年以来,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2008年第一季度几个月份的CPI涨幅均打破纪录。通货膨胀再次成为社会,学界,政府关注的重点。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理论学界、社会民众以及政府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至今,经济理论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而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使是温和的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更何况温和的通货膨胀也会造成螺旋上升的恶性通胀。另外,对于政府是否应该通过各种财政货币政策平抑价格波动也是一个一直争论的问题。为了更加清晰的度量通货膨胀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判断政府是否有必要实施通货膨胀政策或者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有必要计量估计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首先,本论文回顾了在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领域的研究成果。根据货币理论的发展脉络,将各类文献梳理并分类为:(1)基于消费者剩余方法的研究,(2)基于货币效用理论模型的研究,(3)基于交易时间理论模型的研究,(4)基于现金先期约束货币理论模型的研究,(5)基于货币搜寻理论模型的研究等。对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也做了阐述。接下来,利用Bailey(1956),Cooley & Hansen(1989),Lucas(2000),Simonsenand Cysne(2001)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三类模型:(1)“福利三角形”模型,(2)货币效用模型,和(3)交易时间模型。然后利用经过调整后的中国经济季度数据,分别估计了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在“福利三角形”模型下,名义利率从0上升到10%,semi-log型的货币需求函数带来相当于GDP的3.4%的成本,log-log型货币需求函数为3.9%。在该利率水平下,二者的估计结果相近。但是当名义利率较小时,log-log货币需求函数产生的估计结果明显大于semi-log的估计结果。另外,在较低名义利率时,semi-log形式下福利成本函数具有更小的斜率。因此,此时降低通胀率带来的收益较小,换句话说,提高通胀率带来的损失也较小。货币效用模型下,名义利率从0上升到10%,log-log货币需求函数会带来大约4.46%的福利损失。当名义利率较小时,Bailey的“福利三角形”模型(log-log货币需求)的估计结果与货币效用模型的结果相近。这与Lucas(2000)所得到的结论一致。交易时间模型下获得的估计结果较小。名义利率从0上升到10%的福利成本大约为GDP的1.6%。交易时间模型下的估计结果为何会与其他模型有较大的出入?笔者未能找出实质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相对与西方经济体较高。西方学者得到的10%名义利率下的通胀福利成本大约为0.6%-3%。笔者分析认为,这主要与:(1)货币需求函数的利率弹性较低,公众持有过多的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余额;(2)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从而增加了公众优化货币持有(economize on moneyholding)的成本;(3)利率市场化程度低等有关。最后,本文基于对计量结果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给政府在保持经济增长与平抑经济波动之间寻找平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