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2-1949)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发展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将西北边疆教育重置于民国时期这样一个各股势力纷繁复杂且政治环境风云多变的时代大背景下,依据其所处西北地区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人文环境考察女子教育在这一地域的萌发、形成以及发展历程;通过对史料和史实的分析与探究,尝试总结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在民国时期所体现出的具体特征,探寻制约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在以上基础之上对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的历史影响作出阐述。研究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甘青宁以及新疆一带的地方实力派军阀显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以马麒、马步芳为代表的诸马集团以及新疆以杨增新、盛世才为代表的地方独裁行政长官长期实质统治着本区,对西北一带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们本身长期生活于西北,对本地社会状况、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国防与开发的关系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的确对西北甘青宁诸省民族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倡导和支持,甚至一度开创了该地新式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为以后西北一带的民族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在艰难与曲折中步履维艰却从未中断。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起点低、水平差,发展速度缓慢;地区差异性大,发展不平衡;社会传统及女子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家政化倾向明显;办学经费来源不稳定,尤其是私立和宗教团体所办学校对地方军阀的经费资助有较强依赖性。通对存在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在西北边疆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制约女子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传统的性别观念及女性师资、民族教材的缺乏也客观上限制了这里的女子教育发展。回顾西北边疆女子教育这段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女子教育所培养的女性教师有效缓解了师资压力,同时在促进女性就业以及民族课程和教材革新方面亦功不可没,这些都为以后西北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总之,女子教育培养出了新一代知识女性群体,她们移风易俗走出家门迈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加速了妇女解放的步伐,也改变了社会风尚,表现出了崭新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姿态。
其他文献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河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三所院校为
从久远历史中走来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一路风尘,一路辉煌,送走一个个旧岁,迎来一个个新春。它寄托着吴地百姓祈福的夙愿,演绎着苏州民俗百态的变迁。当宁静的手艺时代已渐渐成为记忆,迎面而来的是喧杂的现代生活。其实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积存。我们留恋的也不仅仅是像桃花坞年画一样的手艺,而是做手艺时那一片寧静而祥和的心境。  在苏州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里,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一个值得苏州人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