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与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视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议题。我国从1999年起实行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实现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源质量下降、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和矛盾普遍地暴露出来,引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和关注,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此前我国部分省、市和自治区“教育评估院”等教育评价机构的建立以及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广泛开展,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鉴于上述,如何促进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其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言而喻。研究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问题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管理现代化;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分析入手,界定了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概念;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揭示我国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展开对高校构建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性研究,力图为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实践提供指导。重点分析了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10种因素;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由教育质量决策系统、教育质量控制系统、教育质量执行系统、教育质量评监系统、教育质量信息系统构成,并对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高校内部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应表现出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阐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