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牧是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放牧家畜主要通过采食、践踏与排泄物影响植被的生态结构和土壤的物理结构;通过采食活动及畜体对营养物质的转化和排泄物归还等影响草地营养物质的循环。由放牧引起的植物特征发生变化,同时发生一系列的组织转化,则不仅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对土壤的化学组成也有一定影响,根系分泌物由于放牧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继而转化为根际微生物的变化。研究放牧和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既能阐明放牧的生态学后果,又有助于揭示过度放牧导致土壤退化的机理,为草原放牧管理提供深层次的理论依据。2003 年夏季对松嫩平原长期放牧干扰形成的不同放牧强度下四个样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高度、密度和地上部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水分、pH 值、电导率以及三类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比较植被参数与土壤因子和土壤微生物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进行了土壤微生物与植被参数和土壤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目前针对草原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很少,而放牧对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微生物影响的研究则更不多见。本文利用洗根法提取羊草根系分泌物,对羊草根系分泌物的组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羊草高度、地上部生物量逐渐减少,密度逐渐增加。在对照区,羊草高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 47.71cm 和 77g/m2,而随着放牧强度增加,高度骤减为25.81、15.71、6.12cm,地上部生物量骤减为 27、17 和 4g/m2。对照区的羊草重要值为0.79,随放牧强度增强依次为 0.73、0.60 和 0.54,呈递减趋势,植被的整体水平下降,能量的输出大于输入。 羊草草地土壤因子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变化不明显,这说明放牧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可能在地表(0-10cm)较明显,对深层土壤影响不大。由于雨水与地势的干扰,实验结果中,土壤因子的变化与放牧梯度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放牧干扰对土壤因子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在放牧梯度上,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上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这与放牧导致植物生产力降低,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有关。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样地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对照区>轻牧区>中牧区>重牧区。同一样地不同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为:0-10cm>10-20cm>20-30cm,在 20-30cm 中各样地各类群微生物变化不明显。同一样地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别为:细菌总数>放线菌总数>真菌总数。 在植被参数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中,植被参数与细菌数量的变化呈显著相关(P<0.05)。真菌数量的变化与植被参数的相关性最大,与羊草种群重要值的变化呈极显著相关(P<0.01)。实验结果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与植被参数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根系分泌物的检测结果中发现 20 余种有机酸和 16 种氨基酸。大部分有机酸在根系分泌物的已有研究中有所记载。个别未发现记载的有机酸可能是已发现有机酸的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