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异常丰富多彩的,而“尚奇”倾向则是他主导风格中十分鲜明的特色,这一特色是他的作品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李白“尚奇”倾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尚奇”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尝试对李白的“尚奇”倾向的历史渊源及成因进行探讨。 本文分四个部分探讨此问题。 第一部分通过择要引述历代诗论对李白“尚奇”的评述,表明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学思潮影响下,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评价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李白“尚奇”倾向的肯定则是一以贯之的。 第二部分考察了先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思想派别的重要典籍中“奇”字的意义及其向审美领域的转化,指出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道家思想是后代尚“奇”的美学之源。同时,文章还对《庄子》、《楚辞》、汉赋、汉乐府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概括的介绍,指出上述作品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尚奇”美学倾向,而李白“尚奇”倾向是在充分吸收它们的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三部分阐述了“奇”的内涵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思想中的扩展,重点考察了“奇”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的涵义及在他们各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对两部文献中“奇”字表现的美学意义的分析,指出《文心雕龙》在融合儒家崇尚雅正的文学观与道家哲学中的奇正观基础上,提出“执正驭奇”的主张,总结与褒扬文学艺术中创新求奇的成就,为尚“奇”的美学倾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钟嵘在《诗品》中提出的审美主张亦是以“奇”为贵。这两部体大思精的文论著作对尚“奇”审美思潮从理论上的总结,推动了文学创作中尚“奇”倾向的发展。 第四部分综述了李白所处的盛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风尚,指出盛唐开放、宽松的政治背景为李白“尚奇”倾向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当时普遍存在的 “尚奇”的文化氛围是他“尚奇”倾向孕育发展的肥沃土壤,加之他独特的个性因 素,使“尚奇”的倾向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发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盛唐开放、宽松的时代背景,前代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 李白与众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他的“尚奇”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