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开启改革进程之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大量的解释集体行动的理论中,国家与政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学者们不断地试图从政治角度寻找社会抗争的初始原因。
本文从国家中心观的视角出发,选取了三个相关的变量,即国家职能、国家能力与国家自主性,并以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下岗工人为例,来解释国家的变迁如何塑造了社会抗争。本文提出,为了顺应市场化改革,国家进行了国家职能的调整,但是在国家与社会边界不明确,国家的活动范围缺乏制度化约束的条件下,国家职能的变迁成为了引发社会抗争的动力因素;国家职能变迁的同时,国家能力的建设并没有为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提供足够的支持,国家强化了汲取能力与强制能力的建设,而规范能力、保护能力和分配能力的发展则显得不足,于是国家能力的这种强弱结构既成为社会抗争的又一动力因素,同时也限制了社会抗争的规模与方式;而国家自主性的存在则决定了国家能力建设的选择性强化,并进而保证了国家职能的变迁方向;最后,本文认为,减少国家与社会冲突的根本途径在于国家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明确国家与社会的边界,规范国家行为的范围,才能够形成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