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西周时期的宫室遗存发掘情况,对西周时期的宫室遗存进行了广泛的梳理。发现西周时期的宫室遗存主要分为陕西地区与其他地区。其中陕西地区的最为重要。而在陕西地区的宫室遗存中,花楼子五号宫室基址、凤雏甲组宫室基址、凤雏三号基址、召陈建筑群遗址以及云塘、齐镇建筑遗址是结构较为完整、典型的建筑。通过对这五座建筑基址的详细考察,本文对其各个建筑部位进行了定名,并与文献记载中的西周宫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西周时期的建筑群基址与文献记载中的西周宫室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亦有许多地方不同。其中,在考古发掘的遗迹中,并未出现文献记载中的“一门四塾”与庭中之“碑”。而遗迹中确实存在的东、西小院(凤雏甲组建筑基址)以及“U”形石子路(云塘、齐镇建筑群基址),在文献中并无记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尚需继续研究。此外,还对这几座建筑的年代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西周宫室遗存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继承夏商宫室文化中的特点,并随着西周王朝的兴起、发展、灭亡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最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周时期宫室建筑形式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夹室与厢房从一体到分离,正堂之上逐渐出现东、西二堂且两堂向前凸出、宫室的围合方式由厢房围合变为围墙围合。本文还分析了这几座宫室遗存的性质,认为花楼子五号宫室为一处高大的宫殿建筑;凤雏甲组建筑基址为西周时期周天子的宗庙;凤雏三号建筑基址则为西周时期的一处社;至于召陈建筑群基址以及云塘、齐镇建筑群基址到底属于哪一个阶级目前并无法确认,而云塘、齐镇建筑群基址因为有厢房存在,应该为宗庙。同时,西周时期也是瓦片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成熟的时期。西周早期瓦的数量少,较为厚重,纹饰也较为简单。西周中期,瓦的数量开始变多,纹饰也较为多样起来。到了西周晚期,瓦就变得轻薄而小,纹饰也更加多样。此外,西周时期的宫室作为“礼制”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与不可逾越的阶级思想。一方面,中轴对称的布局以及高高的夯土台基体现了宫室总体布局所包含的礼制思想;另一方面,影壁的发现以及由夯土台基而生的台阶是礼制思想在在宫室建筑具体细节方面的外在表现。最后,作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的凤雏甲组建筑遗址、召陈F8建筑群遗址以及云塘F1建筑群遗址因为保存状态较佳,建筑结构较为典型,而为我们研究西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宫室遗存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实物资料,为我们复原西周不同时期的宫室结构提供了帮助。基于此,本文简单复原了西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宫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