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提高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促进中国制造业今后的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按大类划分的制造业和按技术标准划分的制造业等不同角度分别讨论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1995-2007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各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主要原因来自于技术的进步,即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各行业的技术效率普遍不高,影响其整体竞争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进步率最高,使得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资源加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13年来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技术效率水平与其他制造业行业相差不大,竞争力没有优势;机械及电子制造业技术进步率偏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低于资源加工制造业;研究发现,所考察期间国有企业从各行业不同程度的退出、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就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地创新发展,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中对先进的科学工艺进行吸收。在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中的自动化
针对舞台飞行机构中轮廓误差控制精度差的问题,在传统的运动控制中,除了使用单轴闭环控制的方法来减少误差外,还使用多轴的协调控制方法来到达指定要求。本文是在分析了多轴协调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现。虽然我国石油储量和开采量居世界前列,但作为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石油资源一直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产业格局转移的需要,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的加工工厂,在同等价格和服务条件下,客户对于产品的关注越来越集中于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直接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意义以及学生学习动机在四个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并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力量的发展让机械设计制造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这也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机械设计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也发
首先,就计算机技术现阶段在机械设计的制造以及其自动化之中的整体应用状况展开了论述;其次,依次就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计算机3D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数控机床技术等
尽管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看,概念界定是缺乏客观性的,但是,由于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过程并不是一种概念界定,而是语义探知,所以,围绕法律概念的争议是有正确答案的。立法者的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