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抗静电领域。因其具有质轻、耐用、易加工、导电性稳定等优点,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本论文根据优先结合理论与原位复合原理,拟采用挤出-注塑的方法制备新型低炭含量注塑式PP/PA/GF/CB抗静电材料。目标是在保证材料电性能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导电介质含量,提高材料的力学与加工性能,为抗静电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途径。研究结果如下:1.新型PP/PA/GF/CB材料在炭黑含量小于2%时就能够很好的满足抗静电(106—10~9Ω/sq)的要求,是国内首次成功制备极低炭黑含量的聚烯烃抗静电复合材料。四元PP/PA/GF/CB体系在熔融混合阶段自发形成PA包覆GF,炭黑沉积于PP/PA界面和PA相中的三重逾渗导电网络结构。该结构的形成大大降低了材料的逾渗阀值。PA与玻纤间的界面亲和力是该结构形成的关键因素。2.PA含量为5-20%时,PP/PA/GF/CB材料的电性能最佳。同时在保证材料电性能的前提下,体系中的GF含量可以有一个相对较宽的选择范围,而采用不同偶连剂对GF进行表面处理对材料的电性能影响不大。在体系中加入相容剂时,炭黑无法通过PA相形成导电通路,材料的电阻率显著升高。PP先与炭黑、玻纤熔融共混再加入PA的混料方式降低了炭黑在体系中的有效浓度,导致PP/PA/GF/CB材料的电阻率显著升高。3.新型PP/PA/GF/CB材料的力学性能全面优于传统的PP/PA/CB、PP/CB材料,具有更好的空间稳定性。并且改材料中的炭黑粒子不易脱落,可以应用于一些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4.PP/PA/GF/CB复合体系具有双正温度系数效应(double-PTC effect),两个PTC效应,分别是由于PA和PP的先后熔融所致。当温度超过PA的熔融温度时,由于PP相的存在,减弱了体系中NTC效应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