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华南地区的西南低涡特别是致洪低涡活动规律是,东南和东南偏南移动路径的西南低涡出现在6月份时,造成华南前汛期暴雨的几率增加;华南前汛期西南低涡暴雨的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高低空急流等。本文选取有典型代表性的华南前汛期西南低涡暴雨个例,利用1o×1o 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6月13日至14日发生在华南前汛期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
经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西南低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低空急流。孟加拉湾东北陆地附近低压活跃,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配合有中层的冷空气活动、高层的辐散场,高低空配置对暴雨发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层冷空气势力较强,主要经西南地区东部南侵,形成上冷下暖结构,不稳定性增强,使得强降水天气得以发生。
强降水期间,广西北部有较强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不仅在涡旋的南侧为水汽输入,在其西侧绝大部分情况下也为水汽输入。来自于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的水汽输送为水汽主要来源,另一部分来自于南海;降水区一般与涡旋的正涡度区对应较好,且在正涡度区中的偏南气流中易出现大降水。从暴雨形成的动力条件看,南面暖湿气流加强,北面冷空气南侵,冷暖气流辐合并产生气旋性环流,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边界层风速的辐合对广西的降水非常重要。而从热力条件看,降水区的加热主要是由凝结潜热造成的。非绝热加热对涡旋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