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肉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肌内脂肪(IMF)是影响肉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肉的嫩度、风味、多汁性都与之相关。从上世纪,人们追求的主要是瘦肉率,随着不断的选种选育,虽然瘦肉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造成现在的肉口感下降,商品瘦肉型猪的肌内脂肪平均含量仅仅在1.5%左右,严重影响了肉的口感。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ID1)与肌内脂肪的沉积密切相关,并且在高肌内脂肪的莱芜猪中呈现高表达。其他相关研究也发现,PID1基因与肉质存在一定联系。本研究采用制备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方式,将携带猪PID1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2-acGFP-PID1注射到新西兰兔的睾丸内,通过后代检测进一步研究PID1基因与肉质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探讨睾丸注射法在转基因动物制备中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获得了如下结果:一、设计克隆猪PID1基因CDS区全长的特异性引物,经过PCR扩增获得该基因CDS区全长,在特异性引物的5ˊ端分别加入限制性内切酶Bgl II和EcoR I的酶切序列,并加入保护碱基。对pIRES2-acGFP空载体和基因全长分别用上述两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回收、纯化处理。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IRES2-acGFP-PID1。重组质粒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二、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与Roche的X-treme GENE HP转染试剂孵育15min后,加入适当DMEM配成注射液,用1mL注射器对6只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兔进行双侧睾丸注射。对照组2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注射一次,共注射3次。最后一次注射完成之后间隔一个月,按照公母比例1:6的配种方案进行配种,获得F1代个体,F1代个体横交获得F2代个体。三、在转基因后代中,F1代实验组共出生170只,其中阳性个体61只,阴性个体109只,阳性率为35.88%;空白对照组共出生48只。F2代实验组共出生67只,其中阳性个体23只,阴性个体44只,阳性率为34.33%;空白对照组共出生29只。四、F1代个体在肉质测定方面,转基因阳性兔的肌内脂肪含量相对于阴性兔和空白对照兔有显著提高(P<0.05);转基因阳性兔的日增重和24h pH相对于空白对照兔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阴性兔差异不显著;转基因阳性兔和阴性兔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滴水损失、嫩度和24h SOD相对于空白对照兔差异显著(P<0.05);在干物质、45min pH、45min和24h肉色、失水率、T-AOC、MDA指标中三个实验组差异不显著。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转基因阳性兔比阴性兔和空白对照兔有所提高。在荧光检测方面,转基因阳性个体的光强度明显比空白个体的光强度要强,并且在四肢和尾部较为明显。五、F2代个体在肉质性状测定方面,转基因阳性兔的肌内脂肪含量相对于阴性兔和空白对照兔有显著提高(P<0.05);阳性兔和阴性兔在日增重方面比空白对照兔显著下降,阳性兔和阴性兔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滴水损失方面,阳性兔和空白对照兔之间差异显著(P<0.05),阳性兔和阴性兔、阴性兔和空白兔之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方面三个实验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通过睾丸注射法成功获得转基因兔动物模型,并且转基因阳性兔的部分肉质性状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肌内脂肪含量、肌肉嫩度、滴水损失、pH值下降速度、蛋白表达水平等方面。但是转基因兔的生长速度变慢,肌肉的抗氧化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