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3年我国首轮大规模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施以来,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成为了一项社会共识,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亦随之日益备受关注。在教育部“审核评估”导向及“管办评”分离改革驱动下,不少高等院校内部纷纷设置了独立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或质量监测机构,如质量管理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或评估办公室等,成为了协调和管理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运转的新兴部门。它们的出现一方面对优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结构、促进校内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局限于自身业务水平与校内认可度,该类组织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重重困难。现有研究大多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从应然层面对该类组织的理想模型进行了构建或完善;而本研究则以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分析视角,着眼于实然层面对该类组织的发展机制进行探究,并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研究选取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基本视角与分析框架,以H大学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为例,以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双重影响为关注重点,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情景观察、调查访谈、量化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对H大学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产生、组织的变迁、组织的行为以及组织的困境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制度规则中的合法性需求,而并非出于技术性目的。其发展更多的受限于制度环境的规范,而并非真正围绕着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技术性需求所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其一,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产生更多的是基于一种至上而下、由外而内的遵守仪式性规定与追求环境内部合法要素的制度性需求。而并非是出于期望以此来有效提升校内教学水平,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技术性目的。其二,在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力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当组织还未成为学校行政系统内部的正式机构前,制度环境主要通过影响资源分配的方式来对组织产生激励与导向;而当组织发展成为了正式机构之后,制度环境则直接通过规范与标准来对其进行约束与塑造。其三,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寻求对外界制度环境进行改造,以使其更加适合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种改造主要通过两种渠道的努力来实现:一是通过自身专业领域内的技术特长对规则与程序施加影响。二是直接依据相关的政策与规定对制度环境内部与其相关的关系网络进行改造。其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遇到的困境主要来自于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其主要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追求效率与遵守规则之间发生冲突而引发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制度环境内部不同规则与要求之间彼此的冲突所引发的问题。而为了尽可能的缓和这些由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冲突所引发的矛盾,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一般会采取将工作内容与组织结构进行脱耦,以及强调组织的信心与忠诚逻辑等办法来维持其顺利运行。其五,相较于制度环境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而言,技术环境对于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则相对处于次要位置。且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基于相关前提的达成:如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的合法性危机与绩效挂钩时或机构寻求通过技术手段来强化其合法化存在时等。最后,本文提出了三点相关建议:第一,从国家与高校层面进一步规范与完善相关领域内的制度体系建设;其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三,组织应充分利用高校所处的多样化制度环境来助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