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灌注变化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估肾血流灌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0只,造模前后自身对照分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1%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ml/kg),开腹暴露双侧肾脏,分离双侧肾动脉主干,依次夹闭双侧肾动脉45min后,打开动脉夹自然灌注180min,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后,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认造模成功。分别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前后,经耳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0.05 ml/kg)进行肾灰阶超声造影,观察并存储注射造影剂后0-1 min的动态图像,利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C),分别计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的达峰时间(AT)、峰值背向散射强度变化(A)、强度减半时间(HT)、TIC曲线的斜率(β)、A×β值。
结果:(1)病理结果显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球皱缩、肾小囊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坏死,肾小管管腔扩张、其内可见粉染的管型,肾间质水肿,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管周微循环淤血。(2)正常肾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急速上升至最大峰值后快速下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缓慢上升至最大峰值后缓慢下降,A值明显减小,AT延长,HT延长,β值下降,A×β值下降(P<0.05)。
结论:新型超声造影剂和造影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皮质的血流灌注,有望成为评价肾灌注的临床实用技术;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灌注缓慢,微循环血流淤滞,有效灌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