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继续沿着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方向,深入探讨了文化资本与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水平——居民收入两者间的关系。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本的内涵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文化资本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转化进而可以引发经济商品和服务的空间流通,包含物质、制度、精神等具有文化价值的并以财富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区域文化资源总和,其具有结构的多层次性、物质载体性、规模报酬递增性、投资和积累的本质是文化价值的扩展与传承这四个特性。其次探讨了文化资本与居民收入相互影响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资本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社会制度这三个因素的发展影响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主要通过个体、产业、政府三个层次的投入促进文化资本发展。为研究文化资本与居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关系,首先通过指标筛选与专家问卷调查,建立了文化资本估算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估算了十年来中国省级文化资本存量。估算结果发现:2006-2015年中国省级文化资本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曲折式上升,总体分布呈现东部沿海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三级阶梯发展特征,且Moran’s Ⅰ指数表明中国各地区文化资本存量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聚。在估算文化资本和分析居民收入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中国省级文化资本与居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计算结果发现:随着居民收入提高与文化资本的不断积累,各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在十年间都有一定改善,但在空间分布上依然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三级分异,并发现文化资本与居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关系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文化资本与居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关系越好。基于研究结果,为促进区域文化资本、居民收入协调发展,促使改革开放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居民并缩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文本提出要重视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大教育和文化设施投入,促进区域文化观念和制度革新等区域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