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了解和掌握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等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和保障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信息和指导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2007年8月至2007年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医正骨科和骨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88.3%。其中患者组男性69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38.99±12.58岁;平均患病时间48.48±40.91月;未婚20.8%,已婚79.2%;居住在城市39.6%,农村32.1%,县城28.3%;具有小学文化者14.1%,初中文化40.6%,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45.3%。同期于南方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对110名体检结果健康者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95.6%。
二、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评定量表和心理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
三、实施方法:
向被试者讲解测试目的、意义,要求独立如实完成各问卷条目,统一填表方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描述性分析、t检验、X2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
研究结果:
一、患者组与健康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来源、职业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但是在劳动性质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组中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劳动方式的占50.9%,健康组中劳动方式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占24.1%。
二、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的分析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领域(65.02±17.50)、心理领域(62.74±14.41)、环境领域(52.21±14.90)、生理领域(51.68±16.98)。
在社会领域,“异性交往”条目得分相对最低,对异性交往感到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56.6%。“社会支持”条目得分相对最高,65.1%的患者对自己获得的社会支持满意和很满意。
在心理领域,“身材与相貌”条目得分相对最低,34.9%的患者认为身材与相貌好和很好。“精神支柱”条目得分最高,只有3.8%的患者经常有或总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在环境领域,“休闲娱乐活动”条目得分相对最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认为多数和完全有机会进行休闲活动者只占总人数的13.3%。“社会安全保障”条目得分相对最高,对此条目评价在中等以上的患者占总人数的94.2%。
在生理领域,“疼痛与不适”条目得分相对最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感到疼痛妨碍去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者占总人数的83%。“工作能力”条目得分相对最高,约52.8%的患者在这方面的评价好或很好。
三、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质量状况的比较
将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105名健康组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与健康组比较,均低于健康组得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进一步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健康者生活质量四个领域各条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所有条目均有显著差异。
四、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结果分析
(一)社会支持状况的结果分析
将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按较少、中等及较多三组等级划分。总的社会支持、家庭内支持及家庭外支持较好者分别为86.8%、85.5%、86%,较差者分别为8.5%、6.6%、8.5%。
(二)应对方式状况的结果分析
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51±0.58),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3±0.58)。根据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应对方式条目的百分比结果,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条目20“自己安慰自己”(33.0%);最少采用的方式是条目17“依靠别人解决问题”(5.7%)。通过对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种应对方式的平均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16.0%)。
(三)人格特征的结果分析
男性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内外向维度得分为(11.83±4.45),神经质维度得分为(12.46±6.28)。女性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内外向维度得分为(11.73±4.00),神经质维度得分为(10.00±5.76)。将男性和女性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维度分分别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性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内外向(E维度)得分和神经质(N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女性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内外向(E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神经质(N维度)得分低于国内常模。
五、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一)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相关分析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外支持分与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呈正相关(P<0.01)。家庭外支持分与社会领域和心理领域相关程度最高,其它支持分与环境领域相关程度最高。
(二)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相关分析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积极应对因子分与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呈正相关(P<0.01),与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无相关。消极应对因子分与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无显著相关。
(三)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相关分析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内外向维度分与生活质量的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呈正相关(P<0.01),而与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无相关。神经质维度分与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均呈负相关(P<0.01)。
六、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的回归分析
(一)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生理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生理领域的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为积极应对分和神经质维度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356,决定系数为0.110,解释为生理领域的变异有11.0%是由以上三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心理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心理领域的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为积极应对分、内外向维度分和神经质维度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399,决定系数为0.134,解释为心理领域的变异有13.4%是由以上三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社会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社会领域的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为内外向维度分和神经质维度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356,决定系数为0.110,解释为社会领域的变异有11.0%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环境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生活质量环境领域的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神经质维度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363,决定系数为0.115,解释为环境领域的变异有11.5%是由以上这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结论:
1.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在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等四个领域的百分制得分在50分以上,但得分较低,说明他们的生活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2.将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测量结果与健康人群的结果进行比较,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健康人群的得分。
3.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疼痛与不适、睡眠与休息、经济来源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4.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5.不同的应对方式可影响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积极的应对行为,减少消极的应对行为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6.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外向大方、开朗、积极向上对其生活质量的社会心理领域有积极正向作用。而情绪不稳定对其心理社会环境领域有负向作用。
7.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合理选择应对机制,减少消极应对行为,完善个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等措施对提高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关注患者积极情感的培养,适当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等也对提高慢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