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宏观背景必然发生改变。经济全球化下的资本流动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面临扭曲。同时,各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进一步制约了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追求。这些因素的存在改变了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传导机制和反馈效应,使其在试图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外部均衡等多重目标时面临困难。在目前的情况下,即使浮动汇率也很难为中央银行带来独立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为了有效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用机制问题,本文对蒙代尔国际宏观经济模型中固定及浮动汇率下国际调节的货币机制进行了扩展,对有资本市场冲击和收益率预期下的货币政策对国际、国内平衡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规范分析,得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冲击可能造成货币政策无法调节内外部经济均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IS-LM-BP模型进行了扩展,加入了资本市场和汇率预期机制,并放松了利率平价的约束,对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和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在存在资本市场收益率预期不同的开放式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的传统蒙带尔效应是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一国利率最初的下降会导致经济扩张和贸易顺差。但是,资本市场收益率预期的改变会使以上过程逐渐逆转。在建立扩展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从世界经济的视角出发,对比了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日本、德国走向开放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越南、印度两国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开放经济不同时期的日、德和越南、印度经验对比表明,即使在走向开放经济后,一国货币政策仍然应该以通货膨胀为基本目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货币政策被用于多方面目标的同时必然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向开放经济条件转型的过程中,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同样受到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冲击和货币政策环境外生性增强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减弱和扭曲。其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目标相机抉择的难度增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操作性的困境、货币政策工具效率的削弱和货币传导机制的扭曲。本文通过人民币浮动以来汇率和货币政策以及资产价格的互动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率平价在资本冲击下,由于资本市场收益预期和汇率单向波动预期的存在,难以对资本流动发挥实质作用。2、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并不具有简单的替代关系。既不应该用推动通货膨胀来减轻汇率升值的压力,也不应该用汇率升值来抵御通货膨胀。否则必然带来内部经济的失衡。3、在开放经济条件,既然外部均衡难以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实现,中国货币政策应该盯住内部均衡,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才能实现货币政策的有限作用。基于以上,本文继续展开中国货币政策应用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另一方面,在当今存在大国效应和潜在的布雷顿II体系的背景下,美国采取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必然带来世界范围内阶段性的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格泡沫。而当资产泡沫无法维持持续的收益率预期而破灭时时,为了避免资产价格破灭和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下,各国央行又再度转向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希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博弈中,把通涨传给别人,把增长留给自己。美国利用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非对称地位实行放任的货币政策,使各国央行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面临货币政策的两难处境:在本国经济上行时期,本国央行为了应对美元储备的增加不得不加大发行货币,从而增加了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期,本国需要增加流动性时,本国又面临美元资产流出的通缩风险。因此,摆脱美元本位制的束缚同样是提高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效率的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