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及其引导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12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舆论表达最活跃的平台。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往往会迅速传到网上,进而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影响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舆情的活跃程度空前高涨。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网络舆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领导人对它高度关注,主流研究机构也充分重视,这些都反映了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巨大影响作用。   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为切入点,主要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探讨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即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群体性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论文还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的网络舆论予以分析,进而形成相应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以期有利于政府及时做出反馈,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般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公众针对特定的社会事件的产生根源、发展状态、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而发表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意识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是数量较多的民众集中体现信念、意识、态度和情绪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将网络舆情定义为:数量较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某种现象或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意识、态度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主要有受众多,覆盖广;渗透强,传播快;强大的集聚与互动性;虚拟性与自由性等特点。   近年来,每逢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焦点事件,如“石首事件”、“公安开微博”、“马诺拜金言论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和“闫凤娇厕所门”等,网络舆情主体都会在网络空间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些言论随即引起激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往往会影响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决策、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透过一桩桩热点事件的完整发展过程,我们看到了网络舆情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威力,它能极大程度地调动众多网民的眼球,并吸引他们参与到事件当中,可以说网络舆情是某些事件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   互联网的结构特性决定了任何时刻任何信息都能随意进出这个开放的体系,并且能够迅速地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它的社会属性又让这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各界发生作用,对现实生活产生持续影响。互联网的这种无序性和不可预知性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强,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使再杂乱无章,也不会脱离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互联网相对于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史,本质上还非常年轻,特别是在中国,从开始应用到如今的兴旺蓬勃不过十余年。对网络舆情,政府要使用柔性引导和硬性管理的手段,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柔性引导的内容主要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中的“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情走向;宣传网民典范,引领网络道德风尚;利用传统媒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硬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坚持真实性,确保网络舆情客观可信;建立健全互联网络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实名制,消除网络不良言论等。我们相信,只要政府能够认清社会的发展形势,宏观上鉴古通今,审时度势,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细节上深入思考,以人为本,做好网络管理工作,就能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控与引导,为人类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网络传播环境,使互联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英国的生态政治学家布赖恩·巴克斯特(Brain Baxter)在其著作中写到:“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主义是一颗新星。”在西方学者看来,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现当代的媒介传播问
期刊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精神、城市文化软实力以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自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城市开始注重利用国际体育媒体
自从1998年实行房改政策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房地产广告也异军突起,近几年来在行业广告投放额排行榜中,房地产广告都高居榜首,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全面、系
“文人论政”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最为突出的特点,这一特殊历史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有产物,其思想内核是儒家的士大夫精神与现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整个“文人论政”历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