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的土地调查是融入教育机构实习因素以培养地政人才为主要诉求的社会调查活动。具体而言,这项土地调查又可划分为地政实习和实地调查两个环节,并且分别映射着地政学院肩负的教育使命和研究职责。而这项在诸多方面自立别宗的土地调查也在客观上实现了其预期目标,其在程序和方法上符合社会调查理论的基本原则,使其调查结果在科学性上深得认同,其搜集的资料和研究的结论也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政治效应。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分四章来讨论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1936-1939年在四川的实习调查的各方面情况。
第一章主要讨论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的创立与其培养模式的制定,作为培养环节的地政实习与土地调查在整个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以及随着川政统一与学院内迁,地政学院实习调查侧重区域的转移过程。认为地政学院作为研究所性质的学院,其设计的“理论学习—业务实习—实地调查—研究论文”这一前后衔接紧凑、逻辑关系明晰的培养体系突出了土地调查的重要意义,实现了统合教育使命和研究职责的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随着中央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且抗战形势日趋严峻,东中部大片国土陷入敌手,土地调查的侧重区域移向川渝。同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下,土地调查服务政治的使命得以强化。
第二章主要从学院、学员和四川地方政府三方面展开论述,对实习调查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加以全面考察。认为地政学院对土地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规划。除了拟定实习调查指导大纲外,还安排导师对学员进行了实习调查知识培训,并积极联系基层地政机关作为实习指导机构,筹措实习调查经费,为土地调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学员也根据调查主题编印调查表格、整理调查所需物资,虽临行时因准备不足出现了仓促景象,却也并未影响实习调查活动的有序开展。作为学员实习调查活动的指导与协同机构,基层地方行政部门在土地调查活动中表现出“接而不纳”的态度。
第三章主要从内业实习、外业实习以及土地调查三方面探讨实习调查活动的实施过程,并就学员在调查中对当地行政积弊的检讨及谏议加以评析。认为内业实习是学员在基层地政机关中调查了解土地行政的基本运作情况,包括地政机关的设置与沿革、人事与财务状况、管理规章与土地政策等等;外业实习是学员观摩地政业务的办理流程,包括土地清丈、陈报验契、赋税征收等具体的行政行为;实地调查是学员根据拟定的调查方案深入调查地区基层社会,通过座谈访问、调查问卷、资料分析等方法和途径针对地政问题全面了解社会经济状况的研究活动。
第四章从地政调查的科学性及学术价值、地政调查的社会政治效应和地政调查的教育使命与研究职责三个方面来评估和检讨此次土地调查活动。认为地政学院土地调查实际上是由国民党研究性教育院校组织实施的教学实习型调查活动,主要着眼于培养地政人才,是为了“调查者”而组织的“调查”,具有区别于一般土地调查的独有特征,却基本上遵循了社会调查理论的基本原则,保证了调查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政治效应,也在客观上因应着地政学院的教育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