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知是指“人们借助感官来感觉世界的积极过程”,即他们应用感觉器官把外部刺激转变为有意义的经验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选择、组织和阐释三个阶段。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个体本身存在差异,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各不相同,即产生感知差异。本文旨在分析感知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根据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提出消除或减少此不利影响的方法。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文化影响感知的三个阶段——即在选择外部刺激、对其进行归类和阐释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影响,交际者感知外部世界的结果各不相同——提出感知差异主要是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所以对导致感知差异的其他因素,如交际者的心理、生理、语言等,在本文中不做详细阐述。为了使人们对感知差异有更清晰的认识,作者试从三方面归纳其存在: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不同感知;对言语行为的不同感知;和对非言语行为的不同感知。并且对文化中1)信念、价值观、态度;2)世界观;3)社会结构等对感知差异的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之后,作者借助跨文化交际模式和电影《刮痧》来阐释感知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利影响。跨文化交际模式阐明了感知差异引起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具体过程,而电影《刮痧》,则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跨文化交际具体实例中的感知差异及其引起的交际失误。最后,作者在Berger & Calabrese的减少不确定性理论和Gudykunst的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移情作为克服或减少感知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不利影响的对策。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确定性的规避是交际者的普遍心理,也是交际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要减少不确定性或焦虑,交际者有两种选择:从自身的文化角度对外部刺激进行感知;或从对方的文化角度对外部刺激进行感知。结合文中所提出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可知,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信息发送者如果从自身的文化角度出发,对外部刺激进行感知,其编码的信息可能给信息接收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同样,信息接收者如果从自身的文化角度出发进行感知,其解码得到的信息可能与信息发送者的本意相异,因此也产生理解上失误,最终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信息发送者或者信息接收者其中的一方能做到移情,即就是能从对方的文化角度出发对外部刺激进行感知,那么编码和解码得到的信息将相同或相似,则跨文化交际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