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油藏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油田及盆地,其缝洞系统非常发育,储层沉积环境相当复杂,非均质性程度高,地层物性差,造成储层中基质部分的供油能力很弱,同时,由于大量裂缝系统的存在导致整个渗流体系的复杂化,严重影响了地下油气的流动通道,使得该类油藏中无论是在储层结构还是驱油机理方面与常规油气藏显示出巨大的差异,给该类储层的有效开发造成很大困难。
针对裂缝性油藏的特点,进行水力压裂是高效开发该类油藏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为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单条天然裂缝影响水力裂缝的机理取得了一些初步性的认识,但其与裂缝性油藏的实际裂缝环境相差较大,因此,出于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指导实际生产,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为研究手段,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多天然裂缝影响水力裂缝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压裂过程中的压力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以及压后产能进行了模拟。主要完成如下几项工作:
1.结合裂缝性油藏中裂缝分布情况及地层应力环境,设计实验模拟方案,模拟了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平行对称的多条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认为低应力差时水力裂缝不能穿透对称的多条天然裂缝,高应力差时,不论裂缝的起裂及穿透天然裂缝前的扩展方向如何,在穿透天然裂缝前,水力裂缝必须与天然裂缝垂直,如果不垂直则必须发生偏转,否则不能穿透,并认为穿透的临界应力差为,1MPa~2MPa,同时认为,水平应力差对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的控制作用受地层非均质性程度的影响非常大。
2.对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不相垂直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三向加载力一定的情况下,天然裂缝与水平最大主应力差的临界夹角为,45°~60°,即,小于该角度水力裂缝在扩展时其方向不能发生偏转,也就不能穿透天然裂缝,并认为天然裂缝的方向对水力裂缝的起裂方向有较大影响,同时认为,“逼近角”的提法不符合实际。
3.对压裂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多天然裂缝的压力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给出了对应的压力特征图。
4.采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形态的多天然裂缝影响水力压裂产能的程度进行了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