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在巩固江山的过程中实行了“寓兵于农”的经济—军事体制,并根据全国地理山河形式在要塞重镇及沿海实行卫所制,加强军事训练;同时建武学,立武举,广泛吸纳军中及民间武术人才,为军事所用。这些措施使经济和军事都有很大发展。但进入明中叶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军事问题突出。明正德年间,福建邓茂七、叶宗留领导的农民、矿工起义,给明朝廷以极大的打击。邓茂七的起义军曾多达十几万众,活动范围遍布八闽及浙江、江西,全国震动。倭寇也借机大肆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御倭成为明廷面临的重要军事问题。明代的福建作为抗倭斗争的最前沿,战事不断。在抗倭斗争中,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将领被派遣到福建亲自指挥作战。他们总结实战经验教训,结合福建地域特点,广泛汲取民间武艺特色,改进和创造新的兵器、战术和阵法,锤炼了福建人民的胆识和武艺。福建各地的乡民也纷纷组织起来操练武艺,挖沟筑寨,配合戚继光、俞大猷大军抗击倭寇,形成了全民皆兵的态势。明代福建的军事武艺与民间武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有机的完成了交融与发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明代福建军事武艺与民间武艺为研究对象,对它们交融的方式、方法、形式、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探索明代福建军事武艺与民间武艺交融与发展的基本思路。1、明代福建武艺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战,讲究技击;2、武举入仕制度成为军事武艺与民间武艺交融与发展的桥梁;3、抗倭斗争是军事武艺与民间武艺交融与发展的主动力;4、军事著作为福建武术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5、明代武艺体系的形成为福建武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