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武、五寨、岢岚三县的交汇处,在吕梁山脉的北端,是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保护区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及植被类型多样,生境差异性较大。本文选取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冰口洼和荷叶坪两个具有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运用分类、排序、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物种多样性等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森林和草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分类法,根据旅游对森林植被影响程度,划分为6个旅游等级影响区,反映了以游径为轴线的旅游影响水平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对12个旅游影响指标相关分析表明,有3对旅游影响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系。其中剔除树桩影响系数和游径距离为极显著相关,旅游垃圾影响系数和剔除树桩影响系数、旅游垃圾影响系数和游径距离这2对指标均为显著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有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1.88%,这5个主成分与12个旅游影响指标中的7个旅游影响指标关系密切。以7个旅游影响指标进行的旅游影响区等级划分与12个旅游影响指标所得结果是一致的,这就简化了旅游对植被影响评价和影响区等级划分指标的选取。(2)采用TWINSPAN分类法将亚高山草甸旅游地段的草甸群落划分为为4个群丛,反映了在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草甸植被动态变化特征。依据植被受影响的状态它们分别是:Ⅰ差等级群丛:披针苔草+小丛红景天+紫羊茅群丛;Ⅱ中等级植被群丛:披针苔草+珠芽蓼群丛,Ⅲ良好级被群丛:披针苔草+珠芽蓼+葛蒌子群丛,Ⅳ优等级植被群丛:披针苔草+珠芽蓼+零零香群,并对各等级群丛的生境及旅游干扰特点进行了描述。通过DCCA对9条样带和群落物种排序的结果反映了6个旅游环境因子的生态影响,其中地表地表裸露度和坡度是6个因子中对植物群落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地表地表裸露度受游客、牲畜的踩踏所决定。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出Ⅰ类区>Ⅲ类区>Ⅱ类区>Ⅳ类区的趋势,Heip和Sheldon均匀度指数表现出Ⅰ类>Ⅳ类区>Ⅱ类区>Ⅲ类区的趋势,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3)通过样方记录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区的草本植物共26科44属51种,其中草甸植被的草本植物为16科22属26种,森林植被的草本植物为20科30属33种,森林和草甸共有种的草本植物为10科8属7种。随着旅游影响程度的增加,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及重要值也增加,相反建群种的优势地位则减弱。对物种相似性比较发现,4个草甸等级植被的物种相似系数在47%-84%之间,森林植被的6个等级影响区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在48%-73%之间,草甸植被与森林植被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系数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