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儿童健康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国内外社会特别关注的重要议题和优先领域。为提高我国妇幼人群的健康水平,保障我国妇幼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使妇幼卫生工作兼顾效率和公平,最终保证我国妇幼人员均能充分享受到基本的妇幼卫生服务,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妇幼卫生投入力度。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妇幼卫生投入的总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率约为17%,但是我国妇幼卫生政府投入规模是否合适、全国各省(市)投入分配是否合理、妇幼卫生投入在基本预算和妇幼专项之间的分配是否准确、在具体项目间的分配是否科学、妇幼卫生政府投入在各省市的绩效是否相同等等,相关妇幼卫生政府投入公平和效率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首先在我国政府对妇幼卫生进行一系列投入措施的背景下,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妇幼卫生政府投入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从政府对妇幼卫生投入规模和投入结构两个角度分析1991年以来我国妇幼卫生政府投入的状况。从这一系列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具体情况,全国各省(市)妇幼卫生政府投入基础数据,以及本人参与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相关项目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政府在进行妇幼卫生投入时考虑了地区间、项目间差异,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其次,文章运用经济学的计量模型建立2004-2010年我国30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妇幼卫生政府人均投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等变量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我国各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绩效指标,利用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分析对比各省(市)妇幼卫生政府投入的绩效差异,对比发现中部地区的妇幼卫生政府投入绩效最高,政府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妇幼卫生投入会降低0.5个单位的孕产妇死亡率。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政府对妇幼卫生进行的项目投入绩效是基本预算投入绩效的9倍,为检验我国妇幼卫生政府投入是否实现了其最大的价值,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妇幼健康水平的问题提供依据,从而有针对性的为妇幼卫生投入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