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经历了深刻而长远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涉及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成就与思想观念等诸多领域。对现代性一词的运用最早开始于文艺复兴时代,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处处可见现代性的身影。15世纪初期欧洲人用现代性一词来指代中世纪之后用理性批判一切的启蒙精神。面对传统时,现代性立场鲜明,质疑、否定、驳斥就是现代性的回答,很明确的体现了现代性的题中之义就是敢于拼搏、不屈不挠。它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和价值观追求,东西方人文研究领域的专家都对其颇为重视。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热点问题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展开了广泛讨论,并且提出了纷繁复杂的观点和见解,得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无论是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所出现的严重的文化危机,还是在全球化浪潮中走向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所呈现出的较为激烈的文化价值冲突,现代性的实质与宿命是其必须纳入考虑范畴的客观存在。文化现代性出现的背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范围内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进程里,关于社会转型,东西方学者们一贯给予其高度重视。传统和现代是学者们探讨社会转型的着力点,探索的重心在于社会形态是如何从传统社会进化为现代社会。自此以后,学者们表述近代以来这一历史过程时,现代化和现代性就成为了理所应当的理论视角。现代化多用来表示过程,现代性则用来表示完成与后果。现代性是完成了的现代化,它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形态的,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命题,由此引出了文化现代性的概念。关于文化现代性的文化内涵,首先,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对文化现代性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发现,韦伯的工具理性是理解现代性最具根本性的途径和手段。韦伯意义上的工具理性在现代性的文化层面上上首先表现为科学主义与技术至上,同时工具理性还借助功利主义这一文化形式巩固了自身的文化诉求,追求个性自由、崇尚快乐哲学的大众文化也深受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影响。受此影响,工具理性表现为与工具理性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诉求。其次,随着现代性话语在全球蔓延开来,去现代性力量日益崛起。启蒙运动时期,文化现代性理念发展迎来新高潮。但从那时开始,质疑现代性的声音逐渐涌现。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内在的矛盾,二元对立割裂了现代性,造就了现代性悖论式的存在。研究现代性,既是研究过去,亦是研究当前,研究将来。论文的基本立意在于借鉴相关学术成果,以文化分析为总体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现代性问题,在文化视域中系统地考察现代性多元取向的历史生成及其相互间的矛盾和张力。通过文化现代性的概念,揭示现代社会中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文化研究,从中寻求一种文化支撑,并力图从中得出一些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的结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述当代文化全球化发展的理论背景,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文化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