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压迫由同一水平椎间孔走出的神经根或神经节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极外”和“非极外”是以椎弓根内侧缘为分界线。它与常见的后外侧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在解剖部位、症状体征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均有差异,故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发生率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6—11.7%。由Abdullah于1974年首次报道。复习国内外文献提示L4,5和L3,4间隙发生最多,占80%以上,L5S1间隙只占11%;而常见的后外侧型突出最常发生的部位是L5S1和L4,5间隙。由于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离开椎管后向前外走行的通道上,所以它压迫的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是同一序,如第4腰椎间盘(L4,5)极外侧型突出压迫L4神经,而如突出物位于椎间盘后外侧,则压迫下一序数的将由下一椎间孔穿出的神经根。因其特殊性,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被认为是导致腰椎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往的手术方式多采用小关节切除以求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这样对脊柱骨性结构的破坏较大,直接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我院自2003年以来,使用X-TUBE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本实验通过模仿在X-TUBE下对腰椎小关节由外向内分级切除,研究其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本实验选用5具无脊柱疾患的新鲜成人尸体脊柱制成5个L4~L5功能单位(FSU)为实验对象,剔除肌肉及脂肪等软组织,保留韧带、关节囊及骨性结构的完整。通过依次对标本进行分级切除L4,5的后部结构,共造成5种减压情况:A正常脊柱结构、B左侧外侧小关节切除1/4、C左侧外侧小关节切除1/2、D左侧外侧小关节切除3/4、E左侧小关节全切除。分别对5种实验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测定。所得数据以(?)±s表示,P4/1.7微机中SPSS11.5统计软件下进行数据正态分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在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各实验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单侧腰椎小关节切除对腰椎活动节段的前屈和后伸运动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2)在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小关节切除1/2以上的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或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