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建筑业以手工作业、劳动密集、粗放型生产为典型特征,其生产活动带来的生产率低下、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工厂化建造方式从住宅产品生产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它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我国提倡住宅产业化或工厂化建造的发展思路已有20余年,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但工厂化建造却迟迟没有成为建设工程实践领域的主流。事实上,作为一项新型生产方式,仅有技术支撑或政府扶持并不足以驱动行业利益相关者自发自愿地推广工厂化建造,而市场需求、科技创新、社会调控、参与主体行为方式等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工厂化建造有着综合、系统性的影响。因此,挖掘推动工厂化建造的关键动力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建立一个系统的动力机制,以便于决策者制定有效的推动措施和方案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以工厂化建造方式(以预制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借鉴技术创新理论、动力机制理论、管理力学等理论对各个动力因素进行识别,并剖析内在动力作用机理,并运用数量实证、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了动力因素及因素间系统作用机制。本文目的是探寻工厂化建造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参与主体利用动力源因寻求工厂化建造的驱动路径和推动措施。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①系统地对比工厂化建造方式和传统现浇方式生产过程的差别,以及在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方面的差异,着重从项目生产成本、进度、健康与安全、劳动力、环境等方面讨论差异及原因,明晰工厂化和现浇两种建造方式在住宅建设过程中的利弊,显示了工厂化建造方式在整个产业链上转变和发展复杂性、系统性。
②通过案例调研、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识别工厂化建造的驱动因素,分别为外部宏观环境、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政府政策、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工厂化模式自身的附加值等7个动力因素,并对7个动力因素内在作用机理做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促进工厂化建造发展的理论运行机理,提出了以“启动-传递-反馈”为主线的,且具有激励、维持、扩散和反馈等4个功能的动力机制。
③根据对7类动力因素的分析,构建工厂化建造的驱动结构理论模型并用结构方程加以验证。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建筑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据拟合,挖掘出4条关键驱动路径。这4条路径非常清晰的表明,企业自身对于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实施工厂化的本源,还发现工厂化建造方式驱动系统的行为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
④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D)构建了工厂化建造的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了企业行为、政府政策、消费市场、技术进步、社会与环境等6个子系统,分别建立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流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工厂化建造方式的演进进程,以预制率、单位补贴额、税费、政府性引导项目等四个政策变量为主要参数,假定了4种情景,利用仿真模拟技术,研究系统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在四种参数不同阶段,不同作用力度下均会对工厂化建造发展趋势产生积极的影响;采用四种政策参数的组合干预,推进工厂化建造的系统发展趋势程度超过任何单因素的作用效果。
⑤通过动力作用机理的分析和系统政策的仿真模拟,本文提出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的合理的政策措施框架,该框架对政府设计激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工厂化建造方式的调控机制、选择有效地政策着力点有着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