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不仅获得了评论界的认可,在市场上也创造了严肃文学的销量神话。究其原因,一方面帕慕克致力于表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暗合了时代热点,能够引起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共鸣;另一方面,其作品结构精巧,新颖而不落俗套。帕慕克小说的结构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特点,本文以此为突破口,将帕慕克小说的形式研究与意义研究统一起来,进而梳理东西方文明交流冲突的实质,探讨文明和谐共存的方式。 论文第一章从总体探讨帕慕克小说的结构特征。本文指出,帕慕克通过对通俗小说形式的改造,既保留了小说的可读性,又召唤读者更深地挖掘内涵。 第二章探讨帕慕克小说中的空间结构。文章认为,帕慕克小说中的“呼愁”表现了现代土耳其人在位置上的惶惑感。此外,东西方空间观的差异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土耳其人空间观的变化过程体现西方文化对东方世界的逐步侵袭。 第三章重点讨论了帕慕克小说的时间结构特点。通过文本分析,本文认为,帕慕克小说中大量出现的“钟摆”意象,隐喻着伊斯兰文明中静态的时间观念,以及伊斯兰教对“永恒”的追求。 第四章综合论述了帕慕克小说的时空特点。本文提出,帕慕克的小说横向上以镜面构成空间维度,纵向上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逻辑,构成了其作品亦真亦幻的迷宫式构架。 第五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帕慕克小说独特时空结构背后所体现出的思想。论文提出,时空观的冲突实质是文明的冲突,寻找土耳其的前途方向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 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探讨了帕慕克的身份观,并对其思想中的矛盾做了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