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眼于《三国演义》中士人精神在三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士人多样性来展开论述,试图寻找时局变化与士人精神分化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从士人的来源与发展、社会对士人的角色期待、士人社会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中的士人形象和士人价值取向,得出正是由于士人诞生于礼崩乐坏的离乱之世,使得士人充满忧患意识,正是由于先秦诸子的身体力行和著书立说,使得士人精神被后代士人和社会所认可,士人进而成为社会良知和正气的代言人。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分析着重指出:正是汉末社会环境和政治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了士人价值取向的转变,进而迫使士人群体出现分化。是进是退,是推陈出新还是修复旧朝,面对着艰难的世事和尴尬的局面,隐退或入仕成为士人难以抉择的困惑。本文主要运用点面透视的方法,依据士人在文本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性格的独特之处,从总体上将文本中的士人分为五类,即颇受争议的诸侯之士、足智多谋的忠诚士人、桀骜不驯的狂妄之士、悠然自得的超然之士以及朝秦暮楚的势利之士,并针对每一类别选取典型形象予以阐述,力图将士人在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的宏观精神形象与作品中的微观个体形象进行纵横比较,以期对士人群体精神进行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透视。同时,《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文学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演义功能,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丰满的士人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才使得文中的士人形象如此生动,如此充满活力。士人形象的塑造,更进一步凸显了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倾向和历史事件的独特看法。可以说,《三国演义》是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塑造形象的文学典范。本文将《三国演义》塑造士人的方法概括为为四种手法:即通过对话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古诗词作评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故事虚构塑造人物形象和通过反衬烘托来刻画士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