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胶质瘤是具有神经胶质分化特征的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根据恶性程度分为I-Ⅳ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由于GBM高侵袭性、较易复发等特点,其预后通常较差。目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常常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同步化疗和放疗为辅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由于胶质瘤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脑部神经分布复杂、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瘤是具有神经胶质分化特征的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根据恶性程度分为I-Ⅳ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由于GBM高侵袭性、较易复发等特点,其预后通常较差。目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常常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同步化疗和放疗为辅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由于胶质瘤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脑部神经分布复杂、术后并发症等原因,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化疗药物也经常用于胶质瘤的治疗,替莫唑胺是第一个被证实对于GBM有效的化疗药物,但其在治疗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细胞耐药、血液毒性或者肿瘤复发等问题。对于低级别的胶质瘤,放疗在控制疾病发展和症状表现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尤其是GBM,即使使用较高的放疗剂量也可能不能抑制疾病发展,肿瘤表现出辐射抗性。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碳离子放疗有望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发现碳离子辐照GBM细胞会降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膜突蛋白(moesin,MSN)在胶质瘤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MSN的上调会显著增加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的能力,但是目前没有MSN对细胞辐射敏感性以及辐照后转移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MSN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学参数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X射线和碳离子辐照对三株GBM细胞中MSN表达的影响;接着用si RNA敲低三株GBM细胞中MSN表达,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等方法研究了MSN敲低对X射线辐照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最后探究了碳离子辐照对GBM细胞增殖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胶质瘤患者临床样本中MSN的表达与胶质瘤WHO分级、组织学分型、患者初次诊断的年龄相关,但与性别、是否为原发癌/复发癌无相关性,对于WHO分级I-Ⅳ级患者整体来说,MSN高表达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2.X射线辐照诱导了GBM细胞中MSN表达的升高;而碳离子辐照则抑制了GBM细胞中MSN的表达,并且MSN表达的变化趋势存在剂量依赖性;3.与单独X射线照射相比,X射线辐照联合MSN敲低处理,明显的抑制了GBM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4.碳离子辐照抑制了GBM细胞的增殖,且细胞转角减小,说明碳离子可能抑制了GBM细胞的运动能力。上述结果从MSN分子的角度揭示了GBM细胞对不同品质放疗射线应答的差异,探索了碳离子放疗生物学优势可能的分子机制,预示着碳离子治疗GBM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中药的发展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中药制药的现代化进程是制约中药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药水提液成分复杂,醇沉法作为中药分离纯化中最传统、常用的分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耗醇量大、能耗高、过程繁琐、耗时长、有效成分损失严重等缺点,既不符合绿色制造的要求,又降低中药药效。所以随着中药制药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中药分离纯化方法。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简单、直接、高效的物质分离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了重子类时形状因子的阈值增强(截面非零)行为以及震荡行为。理论上正反重子对产生过程的截面应该在阈值处从0开始上升,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正反重子对产生过程的散射截面在末态动量接近零时散射截面依然是一个较大的值,研究者们将这一奇异行为归结为末态库仑相互作用的影响。但这不能解释Λ和中子,因为Λ和中子都是电中性的。本文中我们认为可以从夸克层次来重新考虑末态库仑相互作用修正的形式来解释中性重子阈值
随着核能的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核电站和后处理厂氚的排放问题逐渐受到公众的关注。后处理厂运行会产生大量的氚,本文探讨了乏燃料中氚的产生和氚在Purex流程中的分布,研究了含氚水和含氚硝酸在工艺流程中的复用,对首端氧化挥发除氚以及含氚废水氢同位素分离技术进行了介绍,最终对我国后处理厂含氚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由于重离子射线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上独具优势,且受重离子人体临床试验良好疗效的鼓舞,重离子(如碳离子)放射治疗越来越受关注。碳离子放射治疗中,碳离子束在剂量配送过程中会与束流输运线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中子、电子和光子等次级辐射,在治疗室内形成次级外辐射场,对患者和操作人员形成医疗照射之外的额外辐照。其中光子和带电粒子经过屏蔽材料时大都被吸收,治疗室内次级外辐射场成分主要集中在中子辐
强子的电磁形状因子是强子的基本性质,它从侧面反映了强子的内部结构,也包含了强子电磁流动力学信息。本文基于矢量介子主导模型对Λ和Σ超子的类时电磁形状因子进行了研究。基于BESⅢ合作组对e+e-→∑+∑-和e+e-→∑-∑+过程的实验测量,我们使用矢量介子主导模型对类时区域Σ+和Σ-的电磁形状因子进行了理论研究。我们考虑了p,ω和φ介子的贡献,结果表明,矢量介子主导模型导出的Σ+和Σ-的类时电磁形状因
碰撞(或冲击)成坑过程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现象中,其中,月球以及行星表面陨石坑的形成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实验室研究低能碰撞(或冲击)引起的颗粒成坑动力学过程,有助于揭示极端条件下陨石坑的形成机理,并能够推动涉及到碰撞(或冲击)动力学的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进程。在这其中,低能脉冲激光驱动的颗粒成坑事件是人们近期初步建立的一种实验室研究成坑过程的新手段。截止到现在,由于涉及到激光驱动颗粒成坑的工作仅有一篇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的重要实验平台高精度环形谱仪(SRing)将建造随机冷却系统,用以和电子冷却相结合快速降低次级束横向发射度及纵向动量分散,制备高品质放射性次级束,完成相关核物理、原子物理实验。本论文主要内容为随机冷却系统关键硬件pickup/kicker的仿真优化设计以及用于束流纵向冷却的陷波滤波器的搭建与测试。论文在完成国内外束流随机冷却系统的调研之后,介绍了随机冷却原理及硬件组
临床放疗中,常常会出现肿瘤细胞的辐射耐受现象,而这种现象发生的机制与肿瘤细胞的辐射生物学效应有关。电离辐射会引起DNA损伤,细胞启动辐射应激响应。目前研究发现细胞的辐射生物学效应不仅体现在基因组损伤,细胞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初级纤毛作为感应细胞外信号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已被证明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自噬和衰老以及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转导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报道,电离辐射促进部分正常细
放射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放疗以及放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肿瘤组织的辐射抗拒性仍然是许多实体瘤放疗失败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前体mRNA选择性剪接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选择性剪接调控药物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Madrasin是一种小分子前体mRNA选择性剪接调控药物,可以干扰选择性剪接复合体组装的早期阶段,但其在抗肿瘤和辐射敏感性
离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能量沉积研究对于认识离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机制、理解等离子体的演化和不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量沉积过程与离子束的种类、能量、等离子体的状态参数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精确测量出射离子束的能量和电荷态分布是实验研究离子束能量沉积的核心问题。本文研发并建模了一种新型离子磁能谱仪,由高稳定性偏转磁铁、大面积位置灵敏探测器以及空间匹配的散射腔室构成,可用于中低能离子束与等离子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