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首选战略,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持系统。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有更高层面的人才储备,尤其需要建立至少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人才储备,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然表明,提升产业结构必须有更高素质和技能的人才基础,尤其需要建立至少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劳动力和人才储备。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后教育,它既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出口,又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入口,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何制定和优化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发展策略是政府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拟在了解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现状,以及代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浙江省和陕西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提供现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重点关注流动性约束对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入学决策的影响,从而探讨有效的方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推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角度,为国家今后制定有助于改善民生、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首先,我们利用国家层面的宏观数据,了解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现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变迁,并分析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城镇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已基本普及,但农村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只有50%左右,西部边远的农村普及率就更低,毫无疑问,到2020年要在全国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尤其是西部边远农村。而且经济因素是制约学生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主要原因。 其次,我们利用城镇层面中观数据,了解分别代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浙江省和陕西省的121所学校的高中阶段教育的提供状况。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提供主体上,公办学校的比例高于民办学校的比例,尤其是普高。虽然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发展规模、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分地区来看,发展得极不均衡。优化和平衡高中阶段的教育公共投资才能更好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提出的要求。 第三,我们利用学生个体层面数据,采用随机干预试验的方法,对陕西地区5个贫困县的218名贫困学生进行事先资助承诺干预,研究以事先资助承诺方式的流动性约束对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入学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对初三学生提供事先资助承诺对学生的高中阶段入学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但对其辍学率、学业表现及自尊表现没有显著影响。这也再次印证了经济因素是制约学生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主要原因。 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政策建议。(1)减少家庭负担的高中阶段教育费用,逐步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渡。(2)增加高中阶段的资助种类和资助强度,逐步实现从设立高中奖学金,到高中助学金,向减免直至全部免除农村贫困地区高中阶段学费过渡。(3)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重点扶持农村和西部地区高中教育的发展。(4)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区域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