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股权激励的浪潮,自2006年国家颁布了推行股权激励的有关法规起,每年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增加,近5年来这种增长趋势尤为明显。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在制定股权激励机制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导致实际执行中股权激励的最终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中的谨慎性原则角度研究推行股权激励的效果,对上市公司合理选择股权激励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章。第一章绪论讨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内容及方法。在文献综述部分分别对国内以及国外研究股权激励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通过对国内以及国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中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研究结论都表明推行股权激励会降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但是对原因的分析比较片面。本文以会计稳健性水平的变化作为衡量值,以辩证的思维剖析了推行股权激励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第二章理论分析部分主要阐述了对股权激励及会计稳健性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理论。在描述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时,首先是明确了股权激励的概念;其次对五种现有的股权激励模式特别是使用最广泛的股票期权模式以及限制性股票模式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且结合特点分析对我国推行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发现推行股权激励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发挥其长期激励作用。在对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时,首先论述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其次对会计稳健性的类别进行了划分,对本文所指的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界定,认为条件稳健性更符合我国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选其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对计量会计稳健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运用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发现应计项目-现金流量这种计量方法最符合我国的国情。最后一部分对会使用到的其他相关理论进行了描述,丰富了本文理论基础。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得出本文的三个假设。第三章研究设计选取了2011年至2015年5年在A股上市的662家公司3310个数据作为观测值;在选择模型时,考虑到模型的适用性以及我国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应计项目-现金流模型作为基本模型;为了更好地验证管理层持股比例不同的情况下推行股权激励计划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影响,将应计项目-现金流模型与C-Score度量法相结合,量化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第四章实证部分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实证方法,得出了如下的结论:第一,在对原模型及修正后的模型的回归结果中,代表会计稳健性项目的系数是正数,且结果显著,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遵循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第二,在模型回归结果中,推行股权激励与会计稳健性水平交叉影响项目的系数为负数,说明在我国推行股权激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第三,最后从假设三的非线性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高管持股比例的大小与会计稳健性的程度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倒U型曲线,说明推行股权激励对会计稳健性的削弱作用并不是绝对的,管理者持股比例的不同会改变股权激励对会计稳健性的最终效果。第五章本文结合实证结果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完善股权激励的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公司的内部监管制度等。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应计项目-现金流模型的考虑不够全面,对变量的选择不够丰富,在今后的研究中会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